游客
题文

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0cm,∠ABC=120°.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其中P以4cm/s的速度,沿A→B→C的路线向点C运动;Q以2cm/s的速度,沿A→C的路线向点C运动.当P、Q到达终点C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在点P、Q运动过程中,请判断PQ与对角线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点Q关于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O的对称点为M,过点P且垂直于AB的直线l交菱形ABCD的边AD(或CD)于点N.
①当t为何值时,点P、M、N在一直线上?
②当点P、M、N不在一直线上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PMN是以PN为一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科目 数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刚和小亮两人沿着直线跑道都从甲地出发,沿着同一方向到达乙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720米,先到乙地的人原地休息.已知小刚先从甲地出发4秒后,小亮从甲地出发,两人均保持匀速前行第一次相遇后,保持原速跑一段时间,小刚突然加速,速度比原来增加了2米 / 秒,并保持这一速度跑到乙地(小刚加速过程忽略不计).小刚与小亮两人的距离 S (米 ) 与小亮出发时间 t (秒 )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所给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1) m =    n =   

(2)求 CD EF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3)直接写出 t 为何值时,两人相距30米.

一种可折叠的医疗器械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这种医疗器械的侧面结构如图实线所示,底座为 ΔABC ,点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 ACB = 90 ° ABC = 60 ° AB = 32 cm BDE = 75 ° ,其中一段支撑杆 CD = 84 cm ,另一段支撑杆 DE = 70 cm .求支撑杆上的点 E 到水平地面的距离 EF 是多少?(用四舍五入法对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 sin 15 ° 0 . 26 cos 15 ° 0 . 97 tan 15 ° 0 . 27 3 1 . 732 )

如图所示,在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把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 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矩形 OABC 的4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连接对角线 OB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把 ΔOAB 缩小,作出它的位似图形,并且使所作的位似图形与 ΔOAB 的相似比等于 1 2

(2)将 ΔOAB O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 90 ° ,得到△ O A 1 B 1 ,作出△ O A 1 B 1 ,并求,出线段 OB 旋转过程中所形成扇形的周长.

(1)如图,已知 ΔABC P 为边 AB 上一点,请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边 AC 上求作一点 E ,使 AE + EP = AC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图中,如果 AC = 6 cm AP = 3 cm ,则 ΔAPE 的周长是    cm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ΔAOB 的边 OA x 轴上, OA = AB ,且线段 OA 的长是方程 x 2 - 4 x - 5 = 0 的根,过点 B BE x 轴,垂足为 E tan BAE = 4 3 ,动点 M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 A 出发,沿线段 AB 向点 B 运动,到达点 B 停止.过点 M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D ,以 MD 为边作正方形 MDCF ,点 C 在线段 OA 上,设正方形 MDCF ΔAO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 ,点 M 的运动时间为 t ( t > 0 ) 秒.

(1)求点 B 的坐标;

(2)求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当点 F 落在线段 OB 上时,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 P ,使以 M A O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