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意:料想 |
B.他尚何恤哉恤:顾惜 |
C.人让其留物让:责备 |
D.汝梅脱又谢去脱:凋落 |
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 )
①造文蔚茂,喜驰骋 ②戴青霞冠,披白鹿裘
③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④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
⑤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 ⑥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
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当时士人大多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译文:
(2)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
译文:
(3) 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①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②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②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注:①毁齿,小孩换牙,指七、八岁。②汉官,汉族官员,边境地区多是派汉人做官。③秦武阳,战国时燕人,十三岁杀人,后作为荆轲的副手刺杀秦王,未成被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越中户口滋耗耗:减少 | B.行牧且荛且:而且 |
C.童微伺其睡伺:观察 | D.大府召视儿,幼愿耳愿:老实 |
下列“以”的用法和意思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是越中户口滋耗 | B.以缚即炉火 |
C.愿以闻于官 | D.无不一以当十 |
下面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区寄机智勇敢的一项是()
①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 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③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④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⑤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⑥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寄所以能够自救,在于利用了敌手麻痹大意、低估对方的智力和胆量的弱点。 |
B.再被贼人抓获后,区寄危在旦夕,但他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杀贼逃脱的可能。 |
C.本文中,作者通过一个牧童被劫的故事,揭露了掳掠儿童、贩卖人口的社会现实,并且说明在残害人民这一点上,官匪本是一家。 |
D.区寄机智勇敢。他伪儿啼哭,就刀就火绝绳,连杀二贼,哭叫报官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虽是传记,但是可以看出本文虚构的成分居多。 |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
②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③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智以闻,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四十八》)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减浙东濒海渔课课:赋税 |
B.俾驰驿之任俾:使,让 |
C.免逋赋杂役逋:拖欠 |
D.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报:上报 |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
B.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
C.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
D.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魏源“有为”的一组是()
①西安大疫,疗活甚众②两遭丧,俱起复
③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④发仓廪,免逋赋杂役
⑤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⑥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A.①③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魏源治政宽缓,体恤百姓。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
B.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妥 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
C.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皇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
D.魏源治狱平恕,亦有不当。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没有上报朝廷,但也因断案不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选自《史记•吴起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君疑之,谢吴起谢:道歉 |
B.起事其子武侯事:侍奉 |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尚:臣娶君女 |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捐:撤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A.①以为将,击秦,拔五城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
B.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
C.①将而攻齐,大破之②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
D.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②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 |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军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
C.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言,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杀身之祸。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⑵ 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商衡,字平叔,曹州人。授鄜州洛郊主薄。以廉能换郿县,寻辟威戎令。兴定三年,岁饥,民无所于籴,衡白行省,得开仓赈贷,全活者甚众。后因地震城圮,夏人乘衅入侵,衡率蕃部土豪守御应敌,保以无虞。秩满,县人为立生祠。再辟原武令。未几,拜监察御史。
哀宗姨郕国夫人不时出入宫闱,干预政事,声迹甚恶。衡上章极言,自是郕国被召乃敢进见。内族庆山奴将兵守旴眙,与李全战,败。朝廷置而不问。衡上言:“自古败军之将必正典刑,不尔则无以谢天下。”诏降庆山奴为定国军节度使。户部侍郎权尚书曹温之女在掖庭,亲旧干预权利,其家人填委诸司,贪墨彰露。台臣无敢言者,衡历数其罪。诏罢温户部,改太后府卫尉。再上章言:“温果可罪,当贬逐,无罪则臣为妄言,岂有是非不别而两可之理?”哀宗为之动容,乃出温为汝州防御使。
未几,丞相完颜赛不领陕西行省,奏衡为左右司员外郎,密院表留,有旨:“行省地重,急于得人,可从丞相奏。”明年,召迁,行省再奏留之。正大八年,以母丧还京师。十月,起复为秦蓝总帅府经历官。天兴元年二月,关陕行省徒单兀典等败于铁岭,衡未知诸帅存殁,招集溃军以须其至。遂为兵干所得,欲降之,不为屈。监至长水县东岳祠前,诱之使招洛阳。衡曰:“我洛阳识何人,为汝招之耶?”兵知不可诱,欲捽其巾。衡瞋目大呼曰:“汝欲胁从我耶?”终不肯降,望阙瞻拜曰:“主将无状,亡兵失利。臣子罪责,亦无所逃,但以一死报国耳。”遂引佩刀自刭,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六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以无虞虞:忧患。 |
B.秩满,县人为立生祠秩:任职。 |
C.不尔则无以谢天下谢:告诉。 |
D.丞相完颜赛不领陕西行省领:管理。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廉能换郿县诸侯以惠爱为德 |
B.自是被召乃敢进见而后乃今培风 |
C.衡历数其罪 山原旷其盈视 |
D.哀宗为之动容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商衡性情刚正、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①衡白行省,得开仓赈贷②衡上章极言③台臣无敢言者,衡历数其罪④哀宗为之动容⑤招集溃军以须其至⑥“汝欲胁从我耶?”终不肯降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衡面对天灾人祸,能积极应对。做威戎县令时,遇到饥荒年份,他上报实情,请求赈灾,救活了很多人;夏人乘地震城墙坍塌入侵,他率人抵抗,守住了城池。 |
B.商衡正直敢言,进谏被皇上采纳。哀宗在位时,郕国夫人和户部侍郎曹温的女儿自恃皇亲国戚,干预朝政,商衡上书进谏,揭发她们的罪状,使她们及其亲属受到惩治。 |
C.商衡有治政才能,得到重用。丞相完颜赛上奏请求皇上任命商衡为左右司员外郎,而枢密院想留住商衡,皇上则认为外省位置重要,应该同意丞相的请求,后又下诏提拔商衡。 |
D.商衡英勇不屈,以身殉国。徒单兀典兵败,商衡在招集溃兵等待诸帅时被敌兵俘获,融人威胁利诱想让他投降,他大义凛然,拒不投降,最后引刀自刎,以死报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果可罪,当贬逐,无罪则臣为妄言,岂有是非不别而两可之理?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