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工业上用硫铁矿为主要原料抽取硫酸,主要设备有沸腾米,接触室和吸引塔。
(1)硫铁矿在进入沸腾炉前需要粉碎,其目的是                      。
(2)为了充分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接触室中应安装       (填设备名称);吸引塔中填充许多瓷管,其作用是                                               。
(3)吸收塔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少量的SO,防止污染大气、充分利用原料,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并设法进行综合利用。
传统的方法是:尾气中的SO通常用足量氨水吸收,然后再用稀硫酸处理,写出上述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优点是                
创新方法是:将尾气中的SO用NaSO溶液吸收,然后再加热所得溶液,写出上述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创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优点是                 。
(4)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及说法生产操作的主要原因二者都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净化,因为炉气中的SO与杂质反应
B.硫酸生产中常采用高压条件,目的是提高SO的转化率
C.SO被氧化为SO时需要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SO的转化率
D.SO用98.3%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有利于SO吸收完全

(5)某硫酸厂若要生产8吨98%的浓硫酸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m( O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按20%计算)。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常温常压下,D、E、F、I、J为气体; 1molE与含1molF的水溶液恰好反应生成B。B是一种常见的化肥。物质之间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中和C中Fe元素均为+2价,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写出过量单质H与K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饮用水安全在灾后重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某研究小组提取三处被污染的水源进行了如下分析:并给出了如下实验信息:其中一处被污染的水源含有A、B两种物质,一处含有C、D两种物质,一处含有E物质,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K、Na、Cu2、Al3
阴离子
SO、HCO、NO、OH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BCDE

(9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⑧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__
(2)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
(3)①-⑧的元素中,某元素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所得生成物溶于水,溶液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氢化物分子空间结构为______ _
(4)写出由元素⑥组成的单质与元素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H-1 O-16 Fe-56)

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I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请写出加入溴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沉淀是否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蒸发皿质量是W1g,蒸发皿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列出原始计算式,不需化简);若称量准确,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6)为进一步探究样品的性质,他们又利用溶液A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现象、结论均正确的_
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A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证明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C.向沸水中滴加A的饱和溶液,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2O3固体

(16分)在一定条件下,NO与NO2混合可生成N2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O(g)+NO2(g)N2O3(l)△H<0
下图表示一定量的NO、NO2混合气体发生反应时,N02浓度在前25s内的变化。该反应进行到45s时达到平衡,测得NO2浓度约为0.010mol/L。

(1)前20s内,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条件不变,①升高温度,NO2的转化率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压缩气体体积,该反应平衡向_______移动(填“正向”或“逆向”)。
(3)若反应延续至70秒,请在答题卡图中画出25秒至70秒的反应进程曲线。
(4)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答题卡图中画出加催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5)NO、NO2的混合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得到的盐只有一种,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