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8分,选择题与翻译题每小题均为3分)
祭鳄鱼文①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②,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③,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覗覗④,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听因直谏而被贬潮州,听说境内的恶溪中有鳄鱼为害,于是写下了这篇《祭鳄鱼文》,劝戒鳄鱼搬迁。
②罔:同“网”。擉(chù):刺。③揜:同“掩”。 ④伈(xǐn)伈:恐惧貌。覗(sì)覗:不敢正视的样子,形容胆怯。
——选自《四部丛刊·昌黎先生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子嗣唐位嗣:继承。
B.睅然不安溪潭睅:眼睛瞪大突出,意恶狠狠状
C.刺史虽驽弱驽:愚钝。
D.鲸鹏之大,虾蟹之细细:精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B.驱而出之四海之外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
C.况禹迹所掩刺史、县令之所治
D.其率丑类南徙于海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韩愈为民除害的勇气与决心的一组是(  )
①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
②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③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④刺史虽驽弱……以偷活于此邪!
⑤潮之州……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⑥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A.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是因为帝王的德行威望不够,不能统治远方,加上潮州地处五岭和南海之间,离京城有万里之遥,所以鳄鱼潜伏、生息于此地。
B.作者认为潮州是大禹足迹所到过的地方,是古代扬州的地域,是刺史、县令治理的地区,又是交纳贡品、赋税来供应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神灵的地方。
C.自己虽然软弱无能,但是决不向鳄鱼低头屈服,胆怯害怕,给治理百姓的官吏丢脸,在此地苟且偷安。而且自己是奉天子的命令来这里当官的,自己势必不得不与鳄鱼争辨明白。
D.作者认为凡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移躲避,以及愚蠢顽固而又残害民众的牲畜,都应该处死。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
                                                                                
(2)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题9分,共15分)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报复?”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 蔡邕《琴操》)
有嵇康者,尝游天台,忽闻谷中琴声幽幽,寻声觅去,至一茅舍,一清丽女子开门。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曲,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晋 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有删改 )
注:①厉,通“癞”,癞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道逢其妻,从买栉:排列
B.刀在琴中内:里面
C.吾固不与靳:吝惜
D.竟慷慨赴死慷慨:叹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悲征一国者
B.此天籁之音无伤也是仁术也
C.而妻所知击破沛公军
D.刺韩王木欣欣向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刺韩王,共去韩国都城了三次,进入太山了二次,变容易声,援石击齿,犁剥面皮,历尽艰辛坎坷,终于杀死了韩王,为父报了大仇。
B.聂政刺韩王前后,曾多次毁容,不想让人认出来;韩国王宫也将聂政的头和割裂的身体悬示在街市上,最终所有的人们都没有辨认出他是谁。
C.嵇康在东市就义前所弹奏的《广陵散》,既有着美妙动听的艺术魅力,也有着反抗暴政之凛然大义。
D.蔡邕的聂政一文,读来肃穆庄严,凛然之气油然而生;葛洪的嵇康一文,舒缓从容,但仍不失铮铮铁戈之气。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各3分,共9分)
(1)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

(2)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3分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有敢随王者三族罪:过失,错误
B.陛下,臣等当虫出微:如果不是,没有
C.士争临城死敌:抵抗
D.景帝召田叔粱案:通“按”,审查,追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进言田叔等十余人②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B.①公以言孟舒为长者也②厌之有
C.①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D.①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②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⑥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之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部 D.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加点词语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

A.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B.素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大王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翻译下列句子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此亡秦之续耳。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