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睢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B.此庸夫之怒也 |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D.皆布衣之士也 |
.下列各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谓:谓唐睢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B.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C.若:若士必怒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D.尝: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天天。.文中描写秦王从“怫然怒”到“色挠”的脸色变化有何作用?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请揣摩文中画线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教于乐 B 而乐亦无穷也/穷根究底
C 至于负者歌于途/不负众望 D 杂然而前陈者/新陈代谢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醉”的原因很丰富,请简要分析原因,说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鹳雀之家
仇悆①为东州一邑宰,晨起视事,方受牒诉②,有鹳雀翔舞庭下,驱逐久之,方去。明日复来。仇心异之,遣一吏迹所止,而观其为何。既出城数里,见一大树,鹳雀径止其上。视其颠,则有巢焉,数子啁啾其中。其下方有数人,持锯斧绳索,将伐之者。吏遽止之,且引其人与俱见。仇问:“伐树何为?”曰:“为薪耳。”又问:“鬻之得几何?”曰:“可得五千。”仇即以己钱五千与之,且告之曰:“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其人遂去,因不伐树。
【注释】①仇悆[yù]:人名。②牒诉:公牒诉讼。请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仇心异之()(2)鬻之得几何()对画线句“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只鹳连着几天来,好像是向我求救。与我们不同类的鸟都能做出这样(求救)之事,你们就不要讨伐它了。 |
B.正是鹳一连几天到这来,意思好像是求救。与我们不同类的鸟都能做出这样(求救)之事,你们就不要砍伐那棵树了。 |
C.这只鹳一连几天到这来,看它似有求救之意,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切不可再砍伐那树。 |
D.正是鹳连着几天都这来,好像是向我求救。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不可以讨伐它了。 |
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分析仇悆是个怎样的人。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 |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D.孰若孤/孰视之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先苦其心志苦:(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3)主人日再食食:(4)媵人持汤沃灌汤:(5)右备容臭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填空:
【甲】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论据;【乙】文中作者外出求学的艰难经历,能证明【甲】文中的的观点。两文都写到个人修炼,历数种种磨难,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甲】文中的“是人”:【乙】文中的“余”:
管燕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左右嘿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对曰:“士三食不得餍①,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糅罗纨,曳绮縠②,而士不得以为缘③。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餍(yàn):本义指吃饱。②绮縠(qǐ hú):绫绸绉纱之类。丝织品的总称。③缘:边缘。解释下列加点词。
(1)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2)连然流涕
(3)谓其左右曰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士不得以为缘”的“以”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责士以所重事君 |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C.将以攻宋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管燕的左右没有人愿意与他“赴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