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0 mol·L-1的浓硫酸稀释成2.00 mol·L-1的稀硫酸100 ml,实验操作如下:
(1)计算并用量筒量取        ml的18.0 mol·L-1的浓硫酸;
(2)将       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        的烧杯中;
(3)将已冷却至室温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___________;
(4)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5)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保存。
试分析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定容时俯视读数          
(3)容量瓶使用前有少许水残留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同学将分别与H2O和浓盐酸反应,有如下现象:

实验序号
使用药品
现象


① 试管壁发热
②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浓盐酸
① 试管壁发热
②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③ 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

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I中: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无色无味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实验Ⅱ中:
(4)根据现象②、③,推测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l2,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5)若往“浅黄绿色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立即产生与实验Ⅰ相同的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

下图是实验室中制备气体或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

(1)写用发生装置A中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图装置制备纯净的氯气,并证明氧化性:C12>Fe3+则装置B中的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D中加的最佳试剂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供选试剂:a.浓H2SO4 b.FeCl2溶液 c.KSCN与FeCl2的混合溶液 d.无水氯化钙
(3)在上图所示圆底烧瓶内加入碳, a中加入浓硫酸,开始实验,加热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后续装置同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1: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实验2: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
证明SO2具氧化性和漂白性:B中为少量Na2S溶液、C中加品红溶液,D中应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填溶液名称),E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4)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不严谨之处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课外活动,邀请你参与:
(1)研究水溶液中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设计如下方案:

①写出I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式:
②根据实验发现只要有 等物质生成,水溶液中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经过小组同学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发现在生成三类物质后,导致一个共同的结果,于是得出结论:溶液中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某些____ 的方向进行(与溶液混合的瞬间相比)。
④小组同学进一步深入思考,发现上述问题其实质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问题。请你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对③中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
(2)如何研究H2SO4、KC1、NaHSO4、NaNO3、Na2CO3、NH4C1、NaOH的性质?设计方案为: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具体如下:
①根据方案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1、NaNO,溶液的pH=7;H2SO4、NaHSO4、NH4Cl溶液的pH<7; Na2CO3、NaOH溶液的pH>7。由此有的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H2SO4、NaHSO4、NH4Cl都划分为酸类,请你运用中学化学相关理论判断这样划分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 、____
②向NaHSO4、NaN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和无色气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_。反应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无色气体1.12L,则被氧化的物质为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某同学在用H2SO4鉴别NaNO3、Na2CO3、NaOH溶液时,Na2CO3很容易鉴别,但鉴别NaNO3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限用上述另外六种物质,请你设计一个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案帮忙解决这一难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浓硝酸和液溴均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其目的是防止挥发
B.容量瓶、分液漏斗在使用时需要检验是否漏水
C.海带提碘实验中,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蒸发皿、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
D.向含有Fe2+的FeCl3溶液中通人Cl2或滴加H2O2均可以除去Fe2+

E.检验Na2SO3固体是否被氧化:

(2)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并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已知硫代硫酸钠受热、遇酸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中试剂为
②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此浑浊物是 (写物质名称)。
③d中的试剂为
④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两条)。
⑤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人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

FeSO4·7H2O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实验室制备FeSO4·7H2O的流程如下:

(1)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前,应用10% Na2CO3溶液浸泡几分钟,操作目的是_________。
(2)最后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SO4·7H2O是某些补血剂的主要成分,将1.5 g某补血剂预处理,配成100mL溶液。实验室用KMnO4溶液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测定该补血剂(1.5 g)中铁元素的含量,①配制100 mL 1.200 × 10 —2 mol·L—1的KMnO4溶液时,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可用于酸化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_。
a. 稀硝酸 b.稀盐酸 c.稀硫酸 d.浓硝酸
KMnO4溶液应盛装在__________滴定管中。滴定到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③滴定完毕,三次实验记录KMnO4标准溶液的读数如下。

滴定次数实验数据
1
2
3
V(样品)/mL
20.00
20.00
20.00
V(KMnO4)/mL(初读数)
0.00
0.20
0.00
V(KMnO4)/mL(终读数)
15.85
15.22
14.98

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