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陶渊明爱菊 / 无有偶 B.香远清 / 精求精
C.陶后有闻 / 屡见不 D.乎众矣 / 因地制

、翻译句子。(4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理解填空。 (4分)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
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本文主要采用了□□□□的写作手法。
、下面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B.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孤高自诩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题。(4分)
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①,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左右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遂为之延誉③,后卒为名臣。
【注释】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衙门中的听差)。
③延誉:为他人扩大声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皆投书即还。
【译文】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译文】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小题。(8 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
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习其声( )②近益押( )
③驴不怒( )④其肉( )
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 )

A.非显者《于园》 B.驴不胜怒,
C.遂以楼《黄鹤楼》 D.有好事者载以入

寓言常借简单的故事寄予深刻的启示。对于本文人们往往从老虎的角度得出"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能取得胜利"的道埋。如果从驴的角度分析,你会得出怎样的寓意。(2分)

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B时皆服其量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喜记人过()②是小子亦参政耶()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
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C.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
D.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案牍之劳形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阅读《伤仲永》,完成小题。(共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未识书具
(2)不能前时之闻
(3)受于人者不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材人远矣如此其
B.指物作诗立蒙乃始
C.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正坐
D.不能称时之闻狼不敢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各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的直接表现。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