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做测定电阻阻值的实验。
⑴小明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
①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
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 ;
⑵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 V,电流表的读数是 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 Ω。
⑶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能给他们提出合理建议吗?
①写出你的建议: ;
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轿车已经逐步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去年寒假,小明家新买了一辆国产小轿车,当天天气晴朗,爸爸带他一起去试车,小明拿着汽车使用说明书想要了解汽车的功能。
(1)说明书上提到该汽车上的导航系统采用的是令国人骄傲的北斗导航系统,该系统通过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实现卫星和汽车之间的信号传输。
(2)汽车启动后,爸爸不小心碰到了方向盘旁边的一个手柄,导致玻璃水喷到前挡风玻璃的外侧,雨刮器自动工作,刮去了玻璃水。小明想,这么冷的天,玻璃水为什么不会凝固呢?应该是这款玻璃水的凝固点比普通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的缘故。
(3)爸爸刚把车开出不久,车窗上出现了“哈气”,雨刮器 (选填“能”或“不能”)将“哈气”快速刮去。
(4)车内空调既能调节温度,又能调节风速,还能调节出风口的吹风方向。小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果要快速提高车内整体温度,除了调节好温度和风速之外,出风口最好是向 (选填“上”或“下”)吹暖风。
(5)说明书上提到了“驾驶员疲劳提示”的功能,小明经仔细阅读说明书得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汽车会智能地分析出司机的疲劳程度。如果发现司机打瞌睡,车内会立即响起警报声警示司机。如果司机连续驾驶达到 ,仪表盘上会亮起一盏提示灯,提示司机休息。
①小明回家后,根据说明书对这个功能的介绍,设计了一个“驾驶员疲劳提示”的模拟电路,如图所示。当司机打瞌睡时,相当于只有开关 闭合,铁片被电磁铁 吸引向左偏,电铃响起(相当于警报声响起):当司机连续驾驶达到 时,相当于只有开关 闭合,铁片被电磁铁 吸引向右偏,灯泡亮起(相当于提示灯亮起)。图中虚线框内电源的一端已经与铁片相连,还有一根导线没有画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模拟电路的设计。
②小明按照设计,正确连接电路,上述功能均已在测试中实现。但由于两个电磁铁完全相同,在开关 和 同时闭合时,两个电磁铁吸引铁片的力也相同,导致铁片处于原中间位置静止不动,虚线框内电路无法接通,电铃和灯泡都不工作。这相当于司机连续驾驶 的同时又恰好打瞌睡,但警报系统不工作,无法起到警示作用。结合学过的“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小明只在原电路中又连入了一个阻值合适的定值电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在后面横线处写出这个定值电阻是与哪个电磁铁如何连接的: 。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小明探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①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 ;
②实验过程中,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接着他向 (选填“ ”或“ ”)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 ,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小明分析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③此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下面的 (选填“ ”或“ ”)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2)如图乙所示,小明将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 的小灯泡,探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小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发光,但是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 .经检查后发现是电路中一根导线断路,则发生断路的导线是 、 、 、 中的 (填字母);
②更换导线后,小明完成了三次实验测量,并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其中第一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电流为 ;
次数 |
电压 |
电流 |
1 |
1.5 |
|
2 |
2.0 |
0.28 |
3 |
2.5 |
0.30 |
③又进行了几次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 图象应与图丁中图象 (选填“ ”或“ ” 相似。
小明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利用家中的物品做了几个小实验。
(1)小明把小萝卜放入水中,小萝卜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受到的浮力为 ,重力是 ,那么 (选填“ ”、“ ”或“ ” 。
(2)小明把小萝卜从水里捞出擦干,再放入足够多的白酒中,小萝卜沉底了,此时排开白酒的体积 排与小萝卜的体积 的关系是 (选填“ ”、“ ”或“ ”)。
(3)小明还想测量小萝卜的密度,于是找来一个圆柱形茶杯、刻度尺和记号笔。具体做法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在茶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用记号笔做好标记,用刻度尺测量出水面到茶杯底的竖直距离为 ;
②如图乙所示,将小萝卜轻轻地放入水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量出此时的水面到茶杯底的竖直距离为 ;
③将茶杯中的水全部倒出,取出小萝卜擦干,再向杯中慢慢地倒入白酒直至 为止;
④如图丙所示,将小萝卜轻轻地放入白酒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量出此时的白酒液面到茶杯底的竖直距离为 。
(4)水的密度用 来表示,请你用 、 、 、 写出小萝卜的密度表达式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用高为 的发光体(由发光二极管组成)作为物体,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刻度线处不动。表是小明记录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部分实验数据(数据记录时取整数)
实验次数 |
物距 |
像距 |
像高 |
1 |
30 |
15 |
2 |
2 |
20 |
4 |
|
3 |
15 |
8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2)在第3次实验时,将光屏移到光具座 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如果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碰到了凸透镜,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3)根据实验数据推测,当把物体放在光具座“0”刻度线处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4)小明完成实验后,又找来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瓶,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瓶和水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2所示。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铅笔所成像的 (选填“长短”、“粗细”或“笔尖朝向”)一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在实验课上,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各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均未达到沸点)
(1)小明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在表格中横线处补全缺少的项目。
物质 |
质量 |
初始温度 |
|
升高的温度 |
加热时间 |
水 |
|||||
食用油 |
(2)为了测量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小明先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再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3)在实验中,小明选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 。
(4)小明通过实验发现在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较大。根据这个现象可知:水和食用油相比较, 的吸热能力强。
(5)小明看到另一组同学在加热时间相同时,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相比,水温始终比油温升得快。由此可判断出,放入水中的电加热器实际功率 (选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