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酶的使用效率和产品纯度,一般需要将酶进行固定化处理。利用石英砂固定α-淀粉酶的方法属于 ①
A.吸附法 B.偶联法 C.交联法 D.包埋法
(2)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流过α-淀粉酶固化柱后,被水解成 ② ,遇碘显 ③ 色。
(3)α-淀粉酶可以通过枯草杆菌发酵生产,以下是利用诱变育种方法培育获得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的主要实验步骤。
(原理:菌株生长过程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第一步:将枯草杆菌株接种到 ④ 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
第二步:将枯草杆菌株分成两组,A组用 ⑤ 处理,B组不处理(作对照)。
第三步:制备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四步:将A、B组分别稀释后,分别在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利用 ⑥ 法分离,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单菌落。
第五步:观察A、B组各菌落周围的 ⑦ 。
实验结果预期:
根据诱发突变率低的特点,预期 ⑧ 。
根据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 ⑨ 。
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可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少量陈泡菜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的是乳酸,还有少量的亚硝酸。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_______的侧枝;月季的花药培养时间一般选在月季的_________期,一般来说,选择_____________期的花粉,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3)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_______________;划线操作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______________。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刚毛与截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提示:右图为果蝇X、Y染色体同源区段(Ⅰ区段)和非同源区段(Ⅱ、Ⅲ区段),Ⅰ、Ⅱ、Ⅲ区段上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均为伴性遗传。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推断出果蝇灰身性状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实验二中F1灰身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2的灰身刚毛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H、h,分别控制的性状是腿部有斑纹和腿部无斑纹。现有纯种果蝇若干,若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确定H、h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位置是Ⅰ区段还是Ⅱ段,则可选择表现型为腿部_______________的雌性亲本与表现型为腿部_______________雄性亲本进行杂交。
下图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内,图①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图②过程是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
(2)细胞内酶的合成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经过图③过程。
(3)假若转录形成α链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其原因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______________。
(4)细胞中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该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变慢,可能是突变导致该酶的活性降低,还可能是突变导致该酶__________。基因除了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能通过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注意避开大叶脉),抽出小叶圆片内的气体,并在黑暗处用清水处理使小叶圆片细胞间隙充满水,然后平均分装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富含CO2溶液的小烧杯中,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测得各组小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需平均时间,将记录结果绘制成曲线如图1。
(1)与a浓度相比,b浓度时小叶圆片叶肉细胞的类囊体薄膜上[H]的生成速率_______ (填“快”、“相等”或“慢”),此时小圆片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2)当CO2浓度大于c时,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小叶圆片中有机物的积累速率________(填“加快”、“不变”、或“减慢”)。
(3)另取若干相同的小叶圆片分别置于溶液CO2浓度为a的小烧杯中,选用40W的台灯作为光源,通过改变光源与小烧杯之间的距离进行实验(实验温度保持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图2曲线(X1>0)。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限制B点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C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时光源与小烧杯之间的距离。
为了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三种微生物提取液(提取液中淀粉酶浓度相同)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
实 验 操 作 |
蒸馏水(ml) |
2 |
2 |
2 |
A |
pH=8缓冲液(ml) |
0.5 |
0.5 |
0.5 |
0.5 |
|
淀粉溶液(ml) |
1 |
1 |
B |
1 |
|
甲生物提取液(ml) |
C |
||||
乙生物提取液(ml) |
D |
||||
丙生物提取液(ml) |
E |
||||
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
|||||
总体积(ml) |
3.8 |
3.8 |
3.8 |
3.8 |
|
滴加等量的碘液 |
|||||
实验结果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F |
注:“+”显色,“+”越多显色越深;“-”不显色 |
(1)表中A的数值为_______,F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3)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的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