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需要450ml 0.12mol/L的NaOH溶液,有如下操作:
①把称好的NaOH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 克。
③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④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⑥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上述步骤中要称量的NaOH固体为 克
⑵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
⑶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①100mL ②250mL ③500mL ④1000mL,本实验选用
(填序号)。
⑷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托盘天平,药匙以外还有: 。
⑸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NaOH固体时,物码倒置(1克以下用游码)
②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⑤
③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水
④某同学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⑤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拿胶头滴管又加入蒸馏水使液体凹液面再次与刻度线相切 。
苯甲酸(
)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可以制得苯甲酸乙酯,及时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可提高酯的产率。据此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来进行上述实验。相关信息如下: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水中溶解度 |
|
| 苯甲酸 |
122 |
1.27 |
249 |
微溶 |
| 乙醇 |
46 |
0.789 |
78.3 |
易溶 |
| 苯甲酸乙酯 |
150 |
1.05 |
212.6 |
难溶 |
实验方案为:

(1)仪器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①往丙中加入药品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A.无水乙醇、浓硫酸、苯甲酸晶体B.浓硫酸、苯甲酸晶体、无水乙醇
C.苯甲酸晶体、无水乙醇、浓硫酸 D.苯甲酸晶体、浓硫酸、无水乙醇
②若加热反应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
③微沸回流过程中,可以看到乙内的混合试剂的颜色变为_______色。
(3)加入碳酸钠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粗产物在_______层(填“上”或“下”)。
(5)加热蒸馏若采用下图装置(加热装置已经略去)进行,该装置存在的2个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苯甲酸乙酯产率为______________。
(7)装置乙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装配后,进行检验实验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2)图1的A中可选用图2中的装置__________(填序号);
(3)图1的B装置所装试剂是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C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证明反应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6)这套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请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
某课外兴趣小组刚收集到一瓶当地的酸雨,计划通过实验检测酸雨的主要成分进而分析探讨当地酸雨的成因。
I.同学们首先对当地酸雨的成因提出假设
假设1.空气中含有的过多的氮氧化物造成的;
假设2.空气中含有的过多的二氧化硫造成的;
假设3.空气中过多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共同造成的。
一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取适量样品加热浓缩后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硫酸和铜片,加热。 |
假设1成立 |
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组同学验证假设2,取适量样品并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没有看到白色沉淀生成,该小组得出结论:假设2不成立,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 “不合理”,如果填“合理”,本小题余下的空不需要填写)。如果不合理,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合理的实验验证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菠菜是一种富含草酸(乙二酸)的绿色蔬菜,但食用时要避免和豆腐同时食用,因为二者容易产生难溶于水的物质而在体内生成结石。草酸也是有机化工中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为探究草酸的某些性质,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查阅了一些资料如下:
| 物质 |
结构 |
某些性质 |
| 草酸 |
分子式:H2C2O4·2H2O |
无色,易溶于水;其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钙盐难溶于水 |
| 结构简式:HOOC-COOH |
熔点:101℃;升华温度:125℃;170℃以上分解 |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导管口有气泡出现 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有__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若无此装置C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了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组的实验装置中,装置E和H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装置G反应管中盛有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I中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镜子背后的金属镀层可能是不同的,目前使用的金属主要有两种。为研究金属镀层的成分,某小组分别收集了两块镜子背面的金属镀层粉末甲和乙,按下述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 金属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甲 |
①取少量粉末,加入过量浓硝酸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几滴NaCl溶液 |
粉末溶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乙 |
③取少量粉末,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④向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⑤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⑤的实验现象是 ,乙溶解在NaOH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欲“比较甲和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