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应用研究是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Ⅰ、二氧化钛作光催化剂能将居室污染物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无害化。有关甲醛、苯、及水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苯分子中含有碳碳键的键能较大,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C.甲醛的沸点比甲酸低,主要原因是甲酸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D.水分子稳定性高,是因为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Ⅱ、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在巨磁电阻效应(CMR效应)研究方面的成就。某钙钛型复合氧化物(如右图),以A原子为晶胞的顶点,A位可以是+2价的Ca、Sr、Ba或Pb,当B位是V、Cr、Mn、Fe时,这种化合物具有CMR效应。
用A、B、O表示这类特殊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A、B为元素代号,O为氧元素)
⑵已知La为+3价,当被钙等二价元素A替代时,可形成复合钙钛矿化合物La1-xAxMnO3, (x < 0.1),此时一部分锰转变为+4价。导致材料在某一温度附近有反铁磁-铁磁、铁磁-顺磁转变及金属-半导体的转变,则La1-xAxMnO3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⑶26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镧、锰、氧分别位于周期表f、d、p区
B.晶体铬属于体心立方堆积,其堆积方式如右图:
C.锰的电负性为1.59 ,Cr的电负性为1.66,说明锰的金属性比铬强
将等物质的量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经5分钟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且c(A) : c(B)="3" : 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min)。求:
(1)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为(2)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x值为
某化学反应 2A B+D 在四个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C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mol/(L.min)
(2)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则υ3υ1,且C31.0mol/L (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
(1)下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选择适宜的催化剂,(填“能”或“不能”)改变该反应的反应热。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有。
a.升高温度 b.充入He气c.再充入1molCO和2molH2d.使用催化剂.
化学反应 2A+B⇌2C;△H<0达到化学平衡时,根据以下条件改变填空:
(1)若A、B、C都是气体,且C为有色气体
①及时分离出C,平衡移动;(填正向、逆向、不)
②使密闭容器体积增大,A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不变)
③如果升高温度,平衡混合物的颜色;(填加深、变浅、不变)
(2)若A、C为气体,B为固体;
①加压,则A的体积分数; ②增加B的量,A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不变)
19 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4 mol Cl-,则ACl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ACl2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