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题目。  (23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14分)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选自《新序杂事一》)
【注】①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楚庄王时为楚令尹。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
上天就会降福于他。③仁:仁慈。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①恐母而死也 ( )②而泣 ( )
③蛇今在 ( )④长,为楚令尹 ( )
下列各句中的“之”和“杀而埋之”中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2分) ( )

A.久,目似瞑 B.至
C.齐习辞者也 D.吾欲辱

用“/”标出下边句子的两处朗读节奏。(2分)
闻 见 两 头 之 蛇 者 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孙叔敖身上的优秀品质。(2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幼时记趣
⑴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⑶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⑷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①明:②强:
③壑:④盖: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文中围绕“记趣”这一中心描绘了四幅图画,请简要概括。

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童趣》,完成文后题目。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账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解释划线的词。
(1)项为之()(2)徐喷烟()
(3)见藐小物()(4)果如鹤云端()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愿作一个富于情趣的人吧!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下面的几个词营造出一份物外之趣!
湖水斜阳流云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
【乙文】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醵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弼愠曰:“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恐吾辈亦未可保。”弼不谓然。及二人出按边,弼自河北还,及国门,不得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彷徨绕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
【注释】①醵(jù):凑钱,集资②手滑:做惯了某种事。这里指皇帝轻易杀臣子。
《范仲淹圣心解法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②或异二者之夜彷徨绕床
④弼曰:“方欲举法……⑤吾谁与⑥知军晁仲约不能御
下列句中的“以”的用法与“郡县兵械足以战守”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何不试之以足?
C.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D.卷石底以出

用斜线(∕)为文中划线句断句,只限两处。
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⑵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
结合甲乙两文,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⑴发闾左適戍渔阳⑵天下苦秦久矣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其长吏_______⑵夜火_______
天大雨 _______⑷为天下_______
译成现代汉语。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从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做的准备来看,你觉得他们能取得“举大计”的胜利吗?为什么?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分析。

选段中陈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