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释①缉:装饰边沿。  ②鬻:卖。
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1)郑人有欲买者(          )     (2)曰(          )  
(3)木兰之柜(        )         (4)缉翡翠(          )
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3分

A.而置之其坐 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 D.为木兰之柜

翻译句子。4分
(1)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由乙文的内容可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故事是              ,你从该寓言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选贤与(▲)能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 故(▲)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屏人论事 (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⑴顾野有麦场 ⑵一狼洞其中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元怪之(责备)
B.速延医治之(邀请)
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击牛曰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4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2)腰 白 玉 之 环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2)主人日再食()
(3)右备容臭()(4)缊袍敝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的求学意志,那是“”。(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