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牛头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②灵公:齐灵公,公元前581—554年在位。③饰:服饰,装 饰。④裂:作动词,撕破,撕毁。⑤内:内宫。⑥逾:越,过。⑦莫之服:即“莫服之”。之 ,代指“男子饰”。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国人尽之(        )   ⑵相望而不(        )
说说“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的意思。
全国女扮男装的事屡禁不止,齐灵王非常苦恼,晏子为他出了一个什么主意?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评价一下晏子和齐灵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解】①旷日:荒废时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人不()(2)家富则得良犬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4)来此绝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你怎样评价陶渊明笔下的这个理想社会?

《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 ①雅量: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②窘:尴尬。③良:真的。④异史氏:指蒲松龄。⑤攘:(rǎng)偷,窃取。
给此句断句,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两处2分)。
“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与“触之则痛”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 B.既而心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孔子云:何陋之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作者以荒诞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12分)比较阅读甲文《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文《湖心亭看雪》。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无与为者()相与步于中庭()
一小舟()湖中得更有此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梁衡评价北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朝张岱《湖心亭看雪》:“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它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苏轼与张岱心中的月色雪景都同样的淡雅高洁。不同的是各自流露在字里行间对人生的不同看法。请分别写出文中他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甲文】
【乙文】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书未无岁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④吾谁与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赵威后“舍本而问末”体现出什么样的治国主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