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才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才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北宋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事无难易不要 | B.知伊阳县 主管、主持 |
C.而元昊臣臣服 | 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借给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简而有法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
B.无愧于古君子于其才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以减边用 |
D.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 将吏有违其节度者 |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鲁原名尹洙,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这是因为他们都 知道他既有才能,又有“忠义之节”。 |
B.师鲁为官许多年,可是仕途坎坷,曾因为范仲淹的事仗义执言而被贬官。尽管如此, 他却能勤政爱民,在潞州任职时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 |
C.师鲁在军事方面也颇有才能,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 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施行。 |
D.师鲁一生勤谨忠诚,一心为公,不谋私利。跟宾客谈话也始终不涉及他的私情。 |
断句。
用“/”线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得 疾 无 医 药 舁 至 南 阳 求 医 疾 革 隐 几 而 坐 顾 稚 子 在 前 无 甚 怜 之 色 与 宾 客 言 终 不 及 其 私 享 年 四 十 有 六 以 卒。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②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加御史中丞:寻:不久 |
B.诣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 |
C.不与载协协:合作 |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悛:高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载与幸臣李辅国善多与之金帛 |
B.辅国识其意,然之上益信任之 |
C.称载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
D.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由是道路以目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是使元载“败身而亡”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①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②承意探微,言必玄合
③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④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⑤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 ⑥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
答:
②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答:
③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获,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①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注】①邀击:拦击,截击。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薄:迫近 |
B.数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
C.次铜锣峡次:停留 |
D.永忠与相比比:匹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桥傅于城,遂克之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
B.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
C.复旋绕而出故止封侯而不公 |
D.民怀其惠,为之立祠及杨宪为相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 |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3)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明道先生程颢小传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人。
逾冠,中进士第,调鄠县主簿。南山有石佛,岁传其首放光,远近聚观。先生谓其僧曰:“吾有职事,俟复见,为吾取其首来观之。”自是光不复见。改上元县,盛夏堤决,法当言之府,府言之漕司,然后兴作。先生曰:“若是,苗槁久矣!”竟发民塞之,岁乃大熟。上元当水运之冲,设营以处病卒,至者辄死。先生曰:“病者给券而后得食。待食数日,奚而不死!”乃白漕司豫贮米营中,死者减半。茅山有龙池,其龙如蜥蜴而五色,自昔严奉,以为神物。先生捕而脯之,使人不惑。河东财赋窘迫,官所科买,虽至贱之物,价必腾涌。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之以孝悌忠信。乡皆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而与之语;童儿所读书,亲为正句读。在县三年,民无强盗及斗死者。秩满,吏夜叩门,称有杀人者,先生曰:“吾邑安有此!诚有之,必某村某人也。”问之,果然。或询其故,曰:“吾尝疑此人恶少之勿革者也。”
神宗素知其名,每召见,从容咨访。将退,则曰:“卿可频来求对,欲常相见耳。”一日,议论甚久,日官报午正,先生始退。中人相谓曰:“御史不知上未食邪﹖”务以诚意感动人主,言人主当防未萌之欲。神宗俯身拱手曰:“当为卿戒之!”
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言者攻之甚力。先生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先生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新法既行,先生言:“智者若禹之行水,行所无事。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乞去言职。安石本与之善,及是,虽不合,犹敬其忠信,不深怒,但出提点京西刑狱。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文潞公采众议而为之表其墓曰“明道先生”。
(选自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卷十三《明道学案上》,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俟复见,为吾取其首来观之俟:等到 |
B.上元当水运之冲冲:要塞 |
C.吾尝疑此人恶少之勿革者也革:改变 |
D.安石为之愧屈屈:委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设营以处病卒 民以事至县者 |
B.召父老而与之语 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 |
C.亲为正句读 文潞公采众议而为之表其墓 |
D.言者攻之甚力 |
智者若禹之行水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 |
B.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 |
C.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 |
D.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 |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程颢富有预见性的一组句子是
①俟复见,为吾取其首来观之 ②若是,苗槁久矣
③设营以处病卒 ④乃白漕司豫贮米营中
⑤吾尝疑此人恶少之勿革者也。 ⑥必告之以孝悌忠信
A.②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④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颢在上元县任职时,河堤决口,他没有依照固有的程序将灾情上报后才开始救援,而是尽力争取时间,组织民众堵塞决口,当地最终获得了大丰收。 |
B.南山的石佛和茅山的龙都被老百姓奉为神物,但程颢却大胆地要取下石佛的头,将龙捉回来做成肉干,让老百姓不受所谓神灵的迷惑。 |
C.宋神宗非常欣赏程颢的才华,经常询问他的意见,并希望他经常来与自己对晤,两人相谈甚欢之时甚至会忘记吃饭。 |
D.程颢委婉地表达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认同,希望辞去言官的职务。王安石本与他交好,至此恼羞成怒,将他贬作提点京西刑狱。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若是,苗槁久矣!
(2)务以诚意感动人主,言人主当防未萌之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
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注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凌策传》,有删改)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②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策自陈三莅蜀境莅:到达。 |
B.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称:声誉。 |
C.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领:兼任。 |
D.所至有治迹治:治理。 |
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凌策“强干”的一组是(3分)
①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②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
③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④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⑤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 ⑥累遣中使挟医存问
A.①③④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顺作乱,官员大多害怕到川陕任职,而凌策却毛遂自荐,表明自己熟悉当地的民俗,朝廷于是派他到蜀州任职。 |
B.在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的范围内,因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的旅人染病而死者十之八九。 |
C.饶州出产黄金,但官府禁止买卖,并逮捕那些私下买卖黄金的人。凌策请求允许百姓自由买卖,而由官府收税。 |
D.皇帝认为凌策很有才干,多次委以重任。在任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期间,凌策奉诏又参与了重新制定茶叶专卖法一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
(2)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脱有衅,吾当坐衅:祸患 |
B.事闻,朝廷嘉之嘉:赞许 |
C.勒其还趋直沽勒:命令 |
D.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脱:脱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②悉去之,抚以恩意 |
B.①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②完所漕而还 |
C.①比待命,民且死②子孙贫且行乞 |
D.①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 (3分)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③脱有衅,吾当坐④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
⑤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⑥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
A.①⑤⑥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 |
B.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
C.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除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
断句和翻译。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2)翻译。(6分)
①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
②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