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下面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面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是亦不可已乎?

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这也不是可以的吗?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天良。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文: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
译文: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排比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 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回人主意(2)故中
(3)外皆严装已(4)上得鹞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2分 )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 选贤()能 (2) 屋舍俨然()
(3)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①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②,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③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①克:胜任。 ②多能:多种本领。 ③妄言:乱说,造谣。 ④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其二子甚愚②艾子谓其父曰
③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 ④若知之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而不通世务”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拔山倒树而来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D.温故而知新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段内容阐述。

文言文阅读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7~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①从小丘西②鱼百许头
其境过清折蛇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柳宗元的好朋友,面对他表露出来的情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小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假如我们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2分)
我的职业创意:

文言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军垓下壁:安营扎寨
B.骑能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C.项王自不得脱度:估计
D.项王身亦十余创被:遭受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2分)
.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