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少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①。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有删改)
(二)
范文正公仲淹少贫,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②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志如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①如礼:按规定礼节。 ②俾(bǐ):使。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孝基见之,恻然谓曰(同情) | B.孝基怪之(责怪) |
C.会术者病笃(适逢) | D.内文正怀中(通“纳”,放入)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其子丐于途行者休于树 |
B.如得灌园以就食皆以美于徐公 |
C.而术者气已绝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文正为谏官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2)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如故。张孝基和范仲淹都不贪财,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曹冲①救库吏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③。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④。”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⑤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⑥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曹冲:曹操的儿子。文中“太祖”即指曹操。 ②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 ③免:免于祸 ④自归:自首。 ⑤谬:假装。 ⑥县:通“悬”。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为鼠所啮(2)齐人固善盗乎(3)是以忧戚(4)吏二缚一人诣王翻译下面的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 “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中的“此”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晏子使楚》与《曹冲救库吏》中,晏子和曹冲在应对问题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 B.悉如外人(熟悉) |
C.便要还家(邀请) |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
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B.阡陌交通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加点的字。(4分,每题1分)
①蕃:②益:③鲜:④宜: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頣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谈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给下句划分停顿
父 异 焉 借 旁近 与 之 即 书 诗 四 句 并 自 为 其 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固众人()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但当涉猎()④卿今当涂掌事()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有相似之处,都是强调。甲文主要的写法是,先叙事后阐明道理。乙文主要运用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下面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然后能改 | B.或异二者之为何为者也 |
C.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D.要离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
翻译下面句子。(2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内容理解:
(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____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分)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___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 _取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