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今齐地方千里                 (2)能面刺寡人之过                  
(3)不相                        (4)田忌遂走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裴侠,河东解 人也。任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节选自《周书裴侠传》)
【注】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人,在今山西境内。②菽:豆类的总称。
③佣直:此指劳务收入。④贞惠:此指廉洁。⑤牧守:州与郡的长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乃罢之()②为官马()
职之日()④谓牧守曰()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可与之俱立

A.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侠尝与诸牧守谒太祖
翻译下列句子。
(1)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2)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裴侠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文言语段《蒲松龄著书》,完成后面题目。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 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节选自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有删改。)
【注】①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
③淡巴菰:烟草。④蒇(chǎn):完成。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村中童子师()②行人大道旁()
③如二十余年()④此书告蒇()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归粉饰之

A.至之市,忘操之(《郑人买履》) B.舟已行矣,剑不行(《刻舟求剑》)
C.乃以瓦布之,动如初(《梵天寺木塔》) D.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相 传 先 生 居 乡 里
翻译下列句子。
(1) 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请你概括出两点。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故老 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故老:年长而深通世故的人。②冯道:后唐、后晋时任宰相。③和凝:后晋天福五年任宰相。④中书:宰相办公的官署。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 ②杂然而前者()
③其几何()④回顾小吏曰()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②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甲】文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它们可分别命名为:滁人游图 、太守醉图。
【甲】文这四幅图画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回答。
试对【乙】文中和相(凝)这个人物作分析点评。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宫妇左右莫不王②臣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枉于法,则于相 免:避免。 B.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C.其弟子日…… 谏:规劝。 D.夫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鲁()于法()
人不如自恃也()不受也()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