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 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分)
材料二 如图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2分)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4分)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世界三大宗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简述这一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实行的什么措施?你认为这项措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经典是我们学习历史很有效的资料。阅读下列经典引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材料一是谁的话?分别体现了他在教育领域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是谁的话?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哪些观点?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你的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卫鞅在哪个国家进行变法?目的何在?
(2)“卫鞅”实行的变法运动发生在哪一年?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这次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如何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上述战歌是什么时候的歌曲?
(2)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列举两个这个时期的战斗英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