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3)以天下莫能当。 (4)秦悉坑之。根据语句意思,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B.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
C.尝与/其父言兵事 | D.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读懂文意,完成(1)—(2)小题。(
(1)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
【乙】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军士史被甲 |
被:同“披”,穿着 |
B.居无何 |
居:居住 |
C.吾欲入劳军 |
劳:慰问 |
D.广不尝食 |
尝:曾经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
B.不闻天下之诏
C.介胄之土不拜
D.乏绝之处见水
(3)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李广被誉为“飞将军”,后成为典故,“七绝圣手”王昌龄就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
C.“揖”“拜”为古代礼仪,周亚夫身在军营对皇帝只“揖”不“拜”,可见其刚正不阿。
D.后世将李广作为善射之人的代称,梁山好汉燕青就是因箭术高超而得名“小李广”。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B.不以千里称也 |
先帝称之曰能 |
C.策之不以其道 |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B.其真无马耶 |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
C.骈死于槽枥之间 |
有亭亦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
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自得之,则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过,透)
(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特点是: ;【乙】文段水的特点是: 。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①瘿:(yǐng)颈瘤病。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凡饮之者辄病瘿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
(2)文中画横线句子体现了南歧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这则寓言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为动 |
为宫室、器皿 |
B.居无何 |
居天下之广居 |
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见渔人,乃大惊 |
D.使人称谢 |
长跪而谢之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