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阡陌交通 (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
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线词的意思。
(1)开张圣听开张:
(2)陟罚臧否臧否: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翻译: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亲贤臣,远小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
阅读韩愈《马说》(节选)和岳飞《论马》(节选),完成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①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②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③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④,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啖:吃. ②介:披上战甲。③比:等到。④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
⑤褫(chǐ):解除。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才美不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日啖豆至数斗()④褫鞍甲而不息、不汗()与例句中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若无事然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B.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D.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③,未治国而国人信其仁④也。
【注】①向者:刚才。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阴德,指有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③令尹:官职名,相当于丞相。④信:信服。仁:仁慈。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孙叔敖为婴儿时()②其母问其故()
③蛇今安在()④及长,为楚令尹()与“未治国而国人信其仁也”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归而泣 | B.杀而埋之 |
C.跪而拾之以归 |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完成小题。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713-741)进士,曾任长州县尉,遭贬后出。想象首句画面,写出该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自伤心水自流”用语精妙,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蕴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的含义。
(1)管夷吾举于士()(2)衡于虑,而后作()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A.拄杖无时夜叩门 |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C.牺牲玉帛 | D.塞下秋来风景异 |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