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铁>锰>铜。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①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②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 中,观察现象;
③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
(2)铜与锌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种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同一种稀硫酸,并将每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和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第1次 |
20 |
17.4 |
第2次 |
20 |
14.8 |
第3次 |
20 |
12.2 |
第4次 |
20 |
12.0 |
第5次 |
20 |
m |
①表格中m= ;
②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下图),想通过探究确定其成分,以便重新利用。
【初步分析】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破损,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写一点)。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填字母代号)。
A.酸B.碱 C.盐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20oC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水溶液的pH |
7 |
14 |
11 |
9 |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芳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
(1)实验①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由此得出结论是。
(2)实验②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还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小刚认为不能确定瓶中试剂的成分,小芳认为可以,小芳的理由是。
【拓展应用】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组同学联想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氨对工业及国防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制取少量氨气。
完成以下实验操作中的相关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关闭a、c,打开b,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F的出口处收集氢气并验纯。
(3)关闭c,在盛满空气的多孔玻璃钟罩内用激光点燃足量的白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目的是 。
(4)待多孔玻璃钟罩冷却到室温,打开a,观察到的现象是。
(5)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E,并打开C。氢气和氮气在铁触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
化学活动日,小冉和老师共同完成以下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1)请依据上图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
①溶液颜色;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为止。 |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2)小冉选取BaCl2、酚酞、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请你根据下表判断正确的实验方案及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硫酸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不变色 |
酸、碱恰好反应 |
方案三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硫酸过量 |
①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方案。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
某废液中含有硫酸锌、硫酸镍(NiSO4)、硫酸铜和硫酸,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欲从中回收铜和硫酸锌晶体。老师给出信息:硫酸镍溶液呈绿色,硫酸锌溶液呈无色。
(1)为探究镍的金属活动性,同学们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将镍丝(Ni)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②将镍丝(Ni)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观察到镍丝上无固体附着物,溶液颜色仍为无色。
请根据实验结果,把锌、铜、镍的元素符号填在下表的相应格中:
(2)同学们按照实验目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协助完成方案:
①实验操作Ⅰ和Ⅱ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②X是,M是,固体Y中含有。写出X与废水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但A中红色马上褪去恢复为无色。
步骤二中,B溶液的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且溶液中有气泡冒出;A溶液又变为红色。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B. B溶液是稀盐酸
C. 步骤二中实验后B试管中溶质是氯化钠、酚酞
D. 步骤二中实验后A试管中溶质是氯化钠、酚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