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点词的意义。
⑴ 略无阙处 阙: ⑵ 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⑶ 沿溯阻绝 沿: ⑷ 属引凄异 属: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 B.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
C.或王命急宣或凭或立,不一状 | D.其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请将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文章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
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及鲁肃过寻阳()
(3)未尝识书具()(4)父利其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
不同之处:
。假如你的好朋友沉迷于网络,你打算怎样劝告他?
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 |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
C.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D.又数刀毙之久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两狼之并驱如故。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
D.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齣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 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2分)
(1}会宾客大宴会:(2)满坐寂然坐:
(3)宾客意少舒少:(4)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找出文中表示事件突然发生的词 : 。
下列词语中的“名”,意思与文中“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相同的一项是( )
A.名副其实 | B.莫名其妙 | C.至理名言 | D.名正言顺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本文开头和结尾两处都强调了口技表演道具的简单,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文言文阅读(12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藩(fán) B濯清涟而不妖(zhuó) C不蔓不枝(màn) D陶后鲜有闻(xiān)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⑶亭亭净植⑷陶后鲜有闻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问题(3题,共10分)
【选段一】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选段二】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意暇甚:_______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
③屠暴起:_______________④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____________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从【文段一】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狼有怎样的特点?从段中哪些描写句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