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Ⅰ试写出中学阶段常见的两种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
Ⅱ.实验室中通常用MnO2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已知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可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过程: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2)已知FeCl3在水中可解离出Fe3+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记录如下,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向盛有5 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 HCl,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
无明显现象 |
|
向盛有5 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Fe2(SO4)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
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按图8-2所示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A与浓H2SO4反应,放出无色气体C。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C,仍按图所示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
图8-2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收集气体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压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下图是喷泉实验的装置图(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时用__________作干燥剂。
(3)用图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4)如果只提供如图乙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几种尾气吸收装置。从实验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当用于吸收HCl气体时(装置中液体为水,固体为碱石灰),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若用于吸收NH3,在上述已选用的装置中不宜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于吸收Cl2制取氯水,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