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加横线的字。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辉: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3) 念无与为乐者 念:
(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甲】和【乙】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又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
【甲】:
【乙】: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
B.能谤讥于市朝 谤:诽谤 |
C.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
D.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尔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会宾客大宴()(2)高可二黍许()
(3)媵人持汤沃灌()(4)马无故亡而入胡()
(5)由是先主遂诣亮()(6)人恒过然后能改()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余闻之也久村中闻有此人 |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C.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湖中人鸟声惧绝 |
D.今齐地方千里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
(届浙江舟山中考)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 之 词 翰 若 此 何 忍 藏 锋 成 鄙 夫 之 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同州事物固系() ②厉色形言()
③比四五十案()④词彩弥精()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①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②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3)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 B.①且 ②为 ③而 |
C.①以 ②但 ③为 | D.①而 ②但 ③以 |
(4)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