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 1 | 
   馒头碎屑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 ℃温水中 | 
  
| 2 | 
   馒头碎屑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 ℃温水中 | 
  
| 3 | 
   馒头块 | 
   2毫升 | 
   0毫升 | 
   不搅拌,直接放入37 ℃温水中 | 
  
(1)上述试验中,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口腔中唾液里的            酶将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           的缘故。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      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       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口腔中          的搅拌 、          的咀嚼以及      的分泌都有关系。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
 提出问题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环境,以便进行对照。进行实验时,在以上两组装置中各装入_______________( 填1只或10只 )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鼠妇进入以上两种环境的数量,统计10次,并计算10次的_______________值。
 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____环境中。注意:实验结束后应把鼠妇_______________。(填杀死或放回环境)
 2、如果把第1题中的问题改成“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则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变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做"观察鱼的血液微循环"实验时
  (1)当鱼初接触湿棉花时马上跳动,这一反应属于(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
  (2)在显微镜下观察尾鳍时,找到了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此血管的名称是;
  (3)实验中由于小鱼时常跳动导致观察困难。小鱼跳动是否与湿棉花的温度有关?为此,小科进行了如下探究:先用20℃水浸泡后的棉花覆盖在一组小鱼上,然后计算小鱼在5min内的平均跳动次数;过一段时间后,再先后用15℃和10℃水浸泡后的棉花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 温度 | 
   20℃ | 
   15℃ | 
   10℃ | 
  
| 平均跳动次数 | 
   15 | 
   12 | 
   7 | 
  
本实验的结论是。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
  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等量分别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
  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产生根为止,计算每枝枝条生出根的
  平均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  | 
   2×10-1g/L | 
   2×10-2g/L | 
   2×10-3g/L | 
   2×10-4g/L | 
   2×10-5g/L | 
   清水 | 
  
| 5月26日 | 
   0 | 
   0 | 
   0 | 
   1 | 
   6 | 
   0 | 
  
| 5月31日 | 
   0 | 
   0 | 
   0 | 
   2 | 
   11 | 
   0 | 
  
| 6月5日 | 
   0 | 
   1 | 
   1 | 
   5 | 
   13 | 
   1 | 
  
| 6月10日 | 
   0 | 
   2 | 
   5 | 
   6 | 
   16 | 
   1 | 
  
⑴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⑵表中数据显示,用浓度为的生长素处理后,枝条生根最多;
  ⑶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⑷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下的气温(T1)、下的气温(T2)、下的气温(T3)。
  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 (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
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
  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
  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
  请分析回答:
  ⑴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⑵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选填一项);
| A. | 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 
| B. | 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 
| C. | 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 
| D. | 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 
⑶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
  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
  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叶片发生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