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上述实验中,为实验组,为对照组。
(2) 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产生了抵抗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3) 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能或不能)存活。其原因是经乙处理的鼠的体内只有抵抗的抗体,而没有针对其他病菌的抗体。
(4) 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 )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B.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每年我国政府都为刚出生的婴幼儿免费接种麻疹疫苗。去年,肆虐于墨西哥、美国等地的甲型H1N1流感(由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民防范。
(1)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能在人群中传播,它有具有和等特点。
(2)注射过麻疹疫苗的人,对甲型H1N1流感不具有免疫力,这是人体免疫的特征,它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3)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
(4)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定一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
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温度 |
PH值 |
滴加碘液后颜色变化 |
1 |
2ml淀粉糊,2ml蒸馏水 |
37℃ |
7 |
变蓝色 |
2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37℃ |
7 |
不变色 |
3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45℃ |
7 |
变蓝色 |
4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37℃ |
1.8 |
变蓝色 |
(1)试管1和2比较,说明。
(2)试管2和3比较,说明。
(3)试管_____和_____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值的影响。
(4)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
某初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菜豆种子做了以下实验,以探究菜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一)实验过程:
(1)取3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适量的餐巾纸,并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
(2)取30粒菜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在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将3个杯子的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尽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做处理。如下图所示。
(4)将3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一段时间。
(二)实验结果:
A、B杯内的菜豆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的菜豆种子没有萌发。
(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A和B这组对照实验,同学们最初所提出的问题是:""。
(2)对A和C这组对照实验,同学们最初所作出的假设是:""。
(3)对A和B这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对A和C这组对照实验,其实验组是。
(4)根据A和C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为验证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植物体进入动物体内,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把一盆栽番茄植株放在玻璃钟罩内(如下图),再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般无放射性)依图中所示输入罩内,然后关闭进气阀。一段时间后,把番茄植株移出,洗去土壤,用仪器记下根系的放射性碳的剂量。再把这些根烘干,切成小块,放到养着饥饿金鱼的不带放射性物质的金鱼缸内,4天后,把金鱼从缸中取出,经检测发现鱼组织内放射性碳超过正常水平。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
A.氧循环 B.碳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
(2)若要设置该实验的对照实验,正确的方法应是
A.把番茄换成天竺葵
B.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换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把土换成蒸馏水
D.把金鱼换成蝌蚪
(3)放射性碳首先必须通过植株的 作用转化成有机物,然后运输到根部。
(4)如果这项实验的研究中,把植株放在完全黑暗的地方,实验结果将是
;理由是。
(5)简要说明含放射性碳的植物组织进入金鱼组织的过程。
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验证一氧化碳对小白鼠的影响。
(2)材料用具:玻璃钟罩两个,小白鼠2只,一氧化碳气体等。
(3)实验步骤:
① 。
②。
(4)结果预测:
①几分钟后,的钟罩内的小白鼠死亡,的钟罩内小白鼠活动正常。
②设置两组实验的目的是以一组作为另一组的。
(5)为了使实验更科学、严密,你提出的改进建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