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①。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②。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先是,颍川豪桀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③,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筩④,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一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本始二年,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⑤,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地节三年七月,司直萧望之核奏:“广汉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逆节伤化,不道。”宣帝恶之。广汉竟坐要斩。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节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举茂材,平准令:茂材,即“秀才”,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平准令:官名,管理物价。
②平陵方上:平陵,汉昭帝陵墓。方上,陵墓的方顶。
③受记:得知公文的内容。
④缿筩:(xiàng tǒng):形似筒的密告箱。 ⑤钩距:从事物关系中寻找线索。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守:暂时代理 |
B.广汉闻之,先风告风:同“讽”,劝告,警告 |
C.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准:准确 |
D.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谢:劝告 |
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赵广汉精于吏职的一组是( )
① 若计如此,且并灭家 ② 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
③ 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 ④ 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⑤ 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 ⑥ 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A.① ② ④ | B.① ③ ⑤ |
C.② ④ ⑥ | D.③ ⑤ 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广汉年轻时就做官并因廉洁、通达、敏捷、谦虚待士而有名气,并因此升迁为京辅都尉和京兆尹。 |
B.杜建的门客作奸犯科,杜建拒不改错,被赵广汉立案法办,虽然有权势的宦官和有声望的豪绅为之说情,赵广汉最终也没有同意,于是杜建的门客想要劫狱。 |
C.赵广汉在京兆尹一职上,利用挑拨离间之策惩办了原、褚两大家族,改变了那里官员之间的相互勾结的恶俗。 |
D.赵广汉曾奏请朝廷上调全国游徼狱吏的俸禄等级,也因此使得这一级别的官员比较自重,秉公执法,让官吏百姓们一并赞不绝口。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
(2)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以督率修缮责:责备 |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怨恨 |
D.擅举人自代擅:擅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请以每岁三月比去,以手阖门 |
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 |
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A.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B.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2分)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军氾南军:驻扎。 |
B.何厌之有厌:满足。 |
C.若不阙秦阙:缺少。 |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 |
与“夜缒而出,见秦伯”中的“夜”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B.项伯杀人,臣活之 |
C.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D.常以身翼蔽沛公 |
以下四组句子,说明晋国不守信用的一组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
C.夫晋,何厌之有? |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是因为郑国曾得罪过晋文公,并且脚踏两只船。 |
B.烛之武处处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劝说,最终成功使秦伯退兵。 |
C.认识到自己力量不及对方,晋侯只好撤兵。 |
D.本文虽然篇幅较短,但情节波澜起伏,内容详略得当。 |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
(2)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下列各项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不如因而善遇之 |
B.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C.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亦足以畅叙幽情 |
D.避仇隐于屠者之间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刺客聂政“侠肝义胆”的一组是
①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③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老母亲还健在的现实,毅然去刺杀了侠累。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当:处在。 |
B.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示:指示。 |
C.吾于是信有力焉信:相信。 |
D.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济:得益。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而因其暇日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
B.①凡图之所载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C.①其为吾书其大概焉②其孰能讥之乎 |
D.①乃为之书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①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⑥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利用监军荒废的营地修造建成的一处园林景观。 |
B.许子春的陈述流露了其三人建造东园的自豪感,让人从中强烈感受到了东园无法言说的美丽。 |
C.许子春认为,四方人士天天前来东园游览,他们三人总会离开,也为让后人知道东园的来历,有必要作文留念。 |
D.欧阳修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景象,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2)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把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