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现象如下表: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
|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
|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无色气体 |
| ④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
(D)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
| ⑤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既而沉淀消失 |
|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滤纸
药品:镁带、钠、铝条、新制氯水、新制饱和硫化氢溶液、2 mol•L-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AlCl3溶液
(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填写序号) |
| ① |
|
| ② |
|
| ③ |
|
| ④ |
|
| ⑤ |
|
| ⑥ |
|
(4)实验结论: 。
(5)请你补充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证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甲同学取ag Cu 片和12ml 18mol/L浓H2SO4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
(1)Cu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
(2)装置D盛有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
(4)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填序号)。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 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5)反应完毕后,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余酸,为什么却不能使Cu完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使用足量的下列药品不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
a.Fe粉 b.BaCl2溶液 c.CuO d.Na2CO3溶液
(6)实验中某学生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请问该气体单质是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
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各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容器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容器加热,两个容器中的现象分别为:B D 。
(3)装置C的作用是 。
(4)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氨的性质以后,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NH3的制取及收集
1.写出实验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收集氨气
(II)HCl的制取及收集
实验室通常以反应:2NaCl(晶体)+H2SO4(浓)
Na2SO4 + 2HCl↑ 为原理来制取少量HCl气体,试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HCl气体可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A.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B.实验室制氢气的装置
C.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D.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
2.实验室制取HCl气体的反应原理遵循了以下化学反应规律中的()
A.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B.强酸制弱酸原理
C.难挥发性酸制取易挥发性酸
D.复分解反应原理
(III)验证氨气部分性质的探究实验:
为了同时进行氨气溶于水以及氨气与HCl的反应的探究,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图。首先在甲、乙两个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分别收集满了NH3和HCl气体,然后再按如下图所示连接好各个装置(活塞a和b均处于关闭状态),并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活塞b,请你预测此时乙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2.待乙中观察到明显现象后立即关闭活塞b,并打开活塞a,又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有一种褐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所含杂质不溶于水和酸。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一小块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
(1)检验矿物样品中是否有Fe3+
实验用品:锤子、研钵、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①取样:将样品用锤子敲碎,再在研钵中研细备用。
②溶解:将样品粉末倒入烧杯,加入___________,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③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④检验:取少许溶液,加入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矿物样品中含有Fe3+。
(2)制备氢氧化亚铁
①为了得到亚铁盐的溶液,同学们在剩余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某种固体试剂,该试剂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在新制得的亚铁盐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制出的氢氧化亚铁呈__________色。为使试管中的氢氧化亚铁保存的时间更长,请在图中装置中加入什么物质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