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词。
(1)一狼洞其中。 (《狼》) (2)满坐寂然。 (《口技》)
(3)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 (4)地维绝。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时的语意停顿。
(1)日 初 出 大 如 车 盖(标一处)
(2)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者 凉 乎(标两处)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孔子……问其故(故:)(2)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4)孔子不能决也(决:)请把下面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原文: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阅读一篇文章,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得到启示而有所感悟的。请说说你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任选一个角度)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5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③,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水经注 江水》
注:①形容:形状、样子;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悉以临惧相戒: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④践跻:登临下列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A.自非亭午夜分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
B.隐天蔽日 千万蔽地(《以虫治虫》) |
C.或王命急宣 绝壁或十许丈 |
D.春冬之时. |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E.不以疾也
徐喷以烟(《幼时记趣》)句子翻译: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甲】文中,能体现【乙】文袁山松所说的“悉以临惧相戒”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而【乙】文袁山松所说的“既至欣然”又与【甲】文中郦道元所言的“”中所直接表露的情感是相一致的。
有人说,【甲】文写景“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请你结合文段【甲】中的画线句,具体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不管是写夏水还是写春冬之水,都语言凝练、意蕴丰富。请以【甲】文的夏水为例,品味写法的妙处。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世说新语》三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 |
B.尝与诸小儿游尝:曾经。 |
C.母问其故故:原因。 |
D.母甚异之异:惊异。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殷夫人自成之
A.子将安之 | B.闻之于宋君 |
C.得一人之使 | D.西蜀之去南海 |
下列是对三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评价,其中,三人都符合的一项是
A.想象貼切 | B.善于推理 | C.聪明伶俐 | D.富有孝心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彼竭我盈
(2) 望其旗靡
(3)面刺寡人之过者
(4)期年之后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结合全文,请你谈谈甲文的鲁庄公和乙文的齐威王有哪些共同点?
俗话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那么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醉翁亭记》)
【乙】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①,长四五十丈, 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②,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 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选自宋朝王谠《唐语林》,中华书号2007年版,有删改)
【注】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给加点的字注音
(1) 山肴野蔌 ()(2) 观者莫不震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杂然而前陈()(2)颓然乎其间()
(3)就者为输()(4)明皇数御楼设此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文:
(2)随絙而踣,久不能兴。译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明乙文中拔河游戏的规则有哪些。
答:
.乙文中明皇见证了众人参与的“拔河”游戏,甲文中太守见证了“众宾”参与的游戏,从中隐约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