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的成份、性质和用途,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1)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
①制备并收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上述各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②该实验还存在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
(2)某同学将一定量铁粉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a,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①提出假设:(请把下列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①:该固体物质是FeCl3;假设②: ;假设③: 。
②设计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物质a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取两份a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请在表格内的横线处填空。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在溶液中加 KSCN溶液 |
|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
向a溶液中滴加 酸性KMnO4溶液 |
KMnO4溶液紫色 不褪色 |
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 |
由此得出结论:假设 成立(填序号①②③)。
(3)为进一步探究物质a的性质,他们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a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证明Fe(OH)3溶解度小于Mg(OH)2溶解度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C.向沸水中滴加a的饱和溶液,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2O3固体
(4)a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的腐蚀剂,得到含有Cu2+等的废液,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如右图的装置从得到的废液中提炼金属铜。该过程中甲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若乙池中装入废液500mL,当阴极增重3.2g时,停止通电,此时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为 (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实验室要配制100mL、10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经计算,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g。
(2)配制溶液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②计算③定容
④移液 ⑤洗涤⑥溶解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3)(2分,每空1分)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①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② 移液时玻璃棒的作用
(4)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5项中的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5)(2分)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填序号)
A.蒸发皿 B.100mL容量瓶 C.烧杯 D.胶头滴管 E.药匙 F.托盘天平 G.玻璃棒
(6)(2分)下列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多项,填序号)。
A.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C. 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D. 配制好溶液后,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
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的原理是2Al+Fe2O32Fe+ Al2O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利用简易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发现生成的铁呈疏松的褐色硬块。小组成员推测主要原因是产物铁含杂质较多,并进一步探究褪褐色硬块的组成。
样品处理:将褐色硬块处理成粉末状。
(1)研究小组首先取少量粉末加入溶液中,发现粉末部分溶解,但没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是:粉末中含有Al2O3而没有Al。
(2)根据以述实验判断该褐色硬块的组成基本确定为Fe、Fe2O3、Al2O3。
提出假设:
假设1:固体粉末中除Al2O3外还有Fe;
假设2:固体粉末中除Al2O3外还有;
假设3:固体粉末中除Al2O3外还有Fe和Fe2O3。
实验实施:
(3)请以上述粉末为样品,验证其组成。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过滤器;20%KSCN、3mol/LNaOH、3mol/LHCl、3mol/LHNO3、3mol/LCuSO4、0.01mol/LKMnO4、蒸馏水。
根据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 |
|
步骤2:将步骤1的滤渣转移到烧杯B中,加入足量,充分搅拌,过滤,洗涤。 |
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粉末中含有 。 |
步骤3:将步骤2的滤渣转移到烧杯C中, 。 |
, 说明粉末中含有Fe2O3。(1分) |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证明、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常选用制CO2的发生装置制SO2,实验室用MnO2跟浓盐酸反应制备Cl2时,应选用上图A、E两发生装置中装置(填装置序号)制Cl2,通过(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去,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
D:。
(3)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漂白性。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通气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其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某同学用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的浓度:
(1)配制250mL 0.5mol/L的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为。
(2)用滴定管准确量取20.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于锥形瓶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溶液滴定到终点。
该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盐酸的体积(mL) |
标准![]() |
1 |
20.00 |
18.20 |
2 |
17.10 |
|
3 |
16.90 |
滴定中误差较大的是第次实验,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填选项编号)
a、在盛装未知浓度的盐酸之前锥形瓶里面有少量蒸馏水,未烘干
b、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未润洗
c、滴定开始前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终点读数时未发现气泡
d、滴定开始前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没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发现尖嘴部分有气泡
e、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以致有些液滴飞溅出来
f、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溶液凹液面最低点读数
g、滴定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到了红色
(3)该同学所测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根据下式所示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
(1)装置可采用烧杯和盐桥,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①注明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②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2)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