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将家中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检验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⑴ 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的“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右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⑵ 实验结论:                   
【第二组实验】探究:氧化铜(CuO)能否催化“双氧水”分解
[猜想] Ⅰ. 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 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 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⑶ 完成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溶液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⑷ 步骤③结束后,用手接触试管底部,感觉烫手。说明“双氧水”分解的化学反应   (选填“放热”或“吸热”)。
⑸ 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带滤纸)、烧杯、   
⑹ 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_(填序号).
  
⑺ 步骤⑦的目的                  
⑻ 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反应表达式为             
【第三组实验】探究:不同种类催化剂能否改变“双氧水”分解出氧气的量
[实验]分别选用二氧化锰与氧化铜,采用下图试剂与装置实验,测量所得氧气的体积

⑼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⑽ 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   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前,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⑾ 两次实验表明,使用不同催化剂在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均为112.0mL(O2的密度为1.43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200 mL    C. 500 mL
⑿ [实验结论]:不同种类的催化剂       改变双氧水分解出氧气的量。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实验所取5mL 6%双氧水中含过氧化氢(H2O2)0.34 g。请计算说明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是否全部转化为氧气。(请写出计算过程,4分)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溶液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医疗上常用0.9%的NaCl溶液作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配制500g生理盐水,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3)已知KCl的溶解度20℃时为34g,40℃时为40g.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B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A~E所得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的饱和溶液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________.

小红同学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为了探究碳酸饮料的某些性质,小红买来一瓶碳酸饮料,做了如下实验.试帮助小红分析:
(1)未打开瓶盖时,观察到瓶中并无气泡.用手按捏塑料瓶壁,发现硬邦邦的.当拧开瓶盖后发现饮料中有气泡逸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还发现:从瓶底冒出的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发现:喝完汽水后会打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来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请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为了探究“乙醇是否能溶于水”,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滴有红墨水的水分层.
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③……
[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U形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滴入适量烧碱,则U形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b端液面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盐酸,向B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U形管a、b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钛(Ti)因为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Mg、Ti、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a、Ti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b、Ti的金属活动性介于Mg和Ag之间。
查阅资料:在相同条件下,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越快,则该金属活动性越强。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请回答:(1) 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② 使反应的金属温度相同,③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2)根据下表中的实验现象填空:


Ti
Mg
Ag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度缓慢
产生气泡速度快
无任何现象

结论:原假设中________不正确(填“a”或“b”或“a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