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液体压强的知识之后,某兴趣小组同学研究同一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规律。如图所示,他们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酒精,将一圆柱形金属块竖直浸没在酒精中,并用仪器测出金属块上、下表面受到的酒精的压强p1、p2,再换用水重复上述实验(已知ρ酒精<ρ水),并将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
表二 |
||||||||||||||||||||||||||||||||||||
|
|
(1)由表一(或表二)数据中同一圆柱体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1随上表面深度h变化的规律,可以得出结论:同一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 (15) 。
(2)由实验序号 (16) 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浸没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同一圆柱体上表面或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同一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深度不同, (17) 保持不变。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_________(18)_____________。
王君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来探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选用的器材有阻值为 的小灯泡一个,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 的电流表、 的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等。
(1)该同学根据电路图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是 的。(选填“断开”或“闭合”
(2)闭合开关后,电压表指针有明显摆动,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排除故障后,该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数据,在某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
(4)该同学进行该实验时,采用的科学实验方法是 。
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适量的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 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在 阶段物质处于 状态;
(3)冰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
(4)从图乙可以推断出冰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王小军同学用如图1所示实物电路研究小灯泡的电阻,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 。
(1)图中部分导线已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位置时,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 ,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则电压表示数为 ,此时灯丝的电阻为 。
(4)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经多次实验,测得多组电压、电流值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4中作出小灯泡的 图象。
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流 |
0.06 |
0.1 |
0.15 |
0.18 |
0.2 |
电压 |
0.3 |
0.5 |
1 |
2 |
2.5 |
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 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 。
如图所示,小强和小冬设计了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 的实验。
(1)图甲是实物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滑,电压表示数减小)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端(填“ ”或“ ” 。
(3)闭合开关,当滑片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未知电阻 .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4)小强和小冬还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测量电路:图(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将 、 两个线头相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指针指在 处;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若在 、 之间接入另一未知电阻 ,电流表示数如图(b)所示,则未知电阻 .若把此电流表 上各电流值改成对应的电阻值,你就可以把它改装成能测 的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