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元二年(前139)到元朔三年(前126)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期间历经千辛万苦,前后长达十三年。在经过河西走廊时,他们被匈奴发现并俘获。张骞被囚禁十余年后,终于寻机逃出来,依然不忘身上的使命,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终于找到了大月氏。然而此时大月氏早通过战争使大夏臣服,在这一带安居乐业,再也不想去跟匈奴报仇了。张骞回程中又被匈奴人抓住,所幸他再次逃脱,回到了长安。
材料二: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这一次,他顺利地到达了乌孙的赤城谷,却正好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但他却利用这次机会,与西域和中亚各国建立起了官方互通使节的关系。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介绍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其中与我们学的史实有异议之处,请你指出来。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作用有什么不同?
(4)张骞出使西域为后来的什么路线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5)通过材料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张骞。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共6分)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BC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错误:订正:

齐桓公任用伊尹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错误:订正:

2006年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将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君王是汤
错误:订正:

如图,居住于下图所示房屋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会种植水稻。

错误:订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