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行毛大福,疡医①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②。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为我昭雪,回搒③掠死矣!”狼见毛被絷④,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⑤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②数事:数件。③搒:笞击考问。④絷:捆绑。⑤稳婆:接生婆。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不信,械之械:用枷锁拘禁 |
B.会毛货金饰货:卖 |
C.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委:舍弃 |
D.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遑:急迫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敷药如法,乃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B.官不信,械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衔其履而去骊山北构而西折 |
D.君不为我昭雪何为其然也 |
下列各句分编为四组,每句都能体现狼讲“义气”的一组是
①咆哮相侵,惧甚
②日既晚,狼遥送之。
③狼见毛被絷,怒奔隶。
④君不为我昭雪,回去搒掠死矣
⑤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A.①②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一听毛大福的求告,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的帮助下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②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甲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 |
B.洗盏更酌重新 |
C.履巉岩,披蒙茸拨开 |
D.掠予舟而西也向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一毫而莫取予乃摄衣而上 |
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 |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 |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掠予舟而西也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彭羕字永年,广汉人。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羕仕州,不过书佐,后又为众人所谤毁于州牧刘璋,璋髡钳羕为徒隶。会先主入蜀,溯流北行。羕欲纳说先主,乃往见庞统。统与羕非故人,又适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统客既罢,往就羕坐,羕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因留信宿①,至于经日。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并致之先主。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迁羕为江阳太守。
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②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于是收羕付有司。
羕于狱中与诸葛亮书曰:“仆昔有事于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暗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③自衒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于葭萌,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仆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盗窃茂才。分子之厚,谁复过此。羕一朝狂悖,自求葅醢④,为不忠不义之鬼乎!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为首兴事业,而有投江阳之论,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颇以被酒,侻失‘老’语。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天明地察神祇有灵复何言哉!贵使足下明仆本心耳。行矣努力,自爱,自爱!”羕竟诛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三国志·蜀书第十》,有删节)
[注] ①信宿:连宿两夜。②老革:老兵。③法孝直:法正,字孝直。④葅醢:剁成肉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法正宿自知羕 宿:平素 |
B.自矜得遇滋甚矜:夸耀 |
C.所以有怨望意者望:埋怨 |
D.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济:救助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彭羕身败名裂原因的一项是(3分)( )
①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②又适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 ③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 ④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 ⑤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 ⑥羕一朝狂悖,自求葅醢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彭羕在州里作书佐时,被嫉贤妒能的刘璋罚作服刑的徒隶;恰逢刘备逆流北上入蜀,彭羕于是前往拜见,受到刘备赏识。 |
B.刘备认为彭羕是个奇才,多次委以重任。但诸葛亮对彭羕另有看法,刘备也经过观察,对彭羕稍有疏远,将他贬为江阳太守。 |
C.彭羕确实有才华,也曾有过出色的表现,但他恃才傲物,在被贬后对马超说出如果他们二人联手,即可平定天下的狂言。 |
D.在写给诸葛亮的信中,彭羕回顾了自己追随刘备的初衷和过程,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授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七年,为开封府推官。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当是时,庞宰相为枢密使,荐宜侍讲禁中。方召,而公以谪去。久之,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成教钤辖司奏请不以南郊①赦除其罪,从之,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②遇赦③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④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于是贵戚女使有奏谳⑤,上薄其罪,付公监决,曰:“此人平恕,可任也。”
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⑥,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清贶坐杖,配沙门岛,行两日死。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故杖清指,杀之灭口。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
未几仁宗即寤罢者皆复而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颖、蔡流人。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申以手书,又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有删改)
[注] ①南郊:帝王祭天的大礼。②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③赦:赦免。④编敕:法典。⑤奏谳(yàn):将审理案件的情况向上报。⑥赇(qiú):贿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籍取凶恶 籍:登记 |
B.虽数赦犹论如法论:讨论 |
C.上薄其罪,付公监决薄:减轻 |
D.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希:迎合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孙公“仁恕”的一组是(3分)( )
①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 ②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 ③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 ④上薄其罪,付公监决 ⑤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 ⑥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
A.①③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锡有治理能力,执法宽容。他在仁和县任职时,软硬兼施,人们对他又爱又畏;他对两次大赦都没有免罪的人予以赦免。 |
B.孙锡深得皇帝信任。他认为开封府的一些做法不好,皇帝表示赞同;皇帝把一些案件交给他处理,认为他可以任用。 |
C.本文撷取了孙锡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他为官的几件事,表现了一位古代官员高尚的人格,同时含蓄地批评了他的一些缺点。 |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拿刑部官员与孙锡对比,用提点刑狱与孙锡对比,突出了孙锡的形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桃花记
[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酒杯①,老饕一番。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②,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脯为寿。
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至则田先生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董、徐、何三君从城上窥见,色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是时,不速而会者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归骈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壶觞。酒屈兴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辈大喜,赏为韵士。时人各为队,队各为戏。长史、伯灵角智局上。纷纷诸子,饱毒空拳,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时酒沥尚余,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注] ①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②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较)胜负。”钩,为博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便更衣冠出肃客 肃:迎接 |
B.酒屈兴信信:舒展,伸张 |
C.余亦言旋旋:回家 |
D.第赏花护花者第:次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余以花朝后一日 以八千岁为春 |
B.色为动 请以赵王城为秦王寿 |
C.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 则与斗卮酒 |
D.乃从花篱外要路客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在花朝后一日,作者偕同五位友人,闯入一位陌生老人家中,见到他已准备了饭菜,便入内大吃一顿,老人虽愕然,仍热情款待,作者等人大快朵颐、嬉戏玩闹,极为尽兴,最后作歌送给老人,权当寿礼。 |
B.十四日,作者与十八位友人一起在田先生家中欢聚,席间,众好友畅饮美酒、饕餮美食、黑白纵横。酒酣耳热之际,还开起了路人的玩笑,度过了异常愉快的一天。 |
C.本文记叙作者城郊赏桃花之“乐”,寄寓爱花、赏花、护花不易之意。结尾把花与人、花与社会联系起来,笔墨虽然依旧轻灵,但心情已经沉重。 |
D.陈继儒的作品多直抒胸臆,表达任心自适的感情,这篇《游桃花记》更是贯彻了他“文以自娱”的主张。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①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②之乱,外无马服③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④;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⑤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⑥,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释仪的⑦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注] ①权衡:法令。②伏怨:怀怨于心。③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④夺威:夺权。⑤离死命:冒死罪。⑥隙穴:孔隙,比喻隐患。⑦仪的:靶子,目标。
(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伯夷、盗跖不乱 乱:叛乱 |
B.而苦乎以一负二负:担负 |
C.数以德追祸追:补救 |
D.释仪的而妄发发:放箭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君主“善用人”的一项是(3分)( )
①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②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③不轻爵禄,不易富贵 ④轻虑重事,厚诛薄罪
⑤有赏罚,而无喜怒 ⑥发矢中的,赏罚当符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C.②⑤⑥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主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君主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 |
B.因为晋文公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所以介子推凭着“仁义”之心割下身上的肉给他吃。 |
C.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 |
D.君主实行赏罚不能凭个人喜怒,如果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