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菊花扦插的最佳时期,探究“影响菊花插条成活因素”的试验结果,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扦插过程中一般采取避免阳光直射、除去插条上部分叶片等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                                                
(2)上述试验中,将土壤进行消毒、插条切口涂硫磺是为了                    
(3)培养一段时间后,成活插条切口处长出的根称为                  
(4)请根据上表,设计验证“某一变量对菊花扦插成活率影响”的试验步骤。
(5)某同学利用上表中的变量,分组探究“影响插条成活率因素”,请帮助他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组实验数据。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SARS是一种病毒,它可以引起人患“非典”疾病, 这种病毒是属于一种病毒,它一般由组成。

(5分)下图是某学习小组作探究种子萌发外部条件的实验计划示意图。

(1)请你预测:号瓶的种子能够萌发。
(2)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比较3号瓶和1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②比较3号瓶和2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3)本实验中,每个瓶中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上述实验探究的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而种子萌发还需要自身的条件,即要有发育的胚。

某兴趣小组进行“验证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实验:将银边天竺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B处从两面遮盖(如图一),光照几小时,摘下这片叶,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如图二)。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有2个对照组。与C这一组对照的实验变量是光照。而与C这一组对照的实验变量是
(2)滴加碘液后,叶片A处不变蓝,C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而B处不变蓝,C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3)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叶片除A、B部分外,其余部分变成色。

(6分)右图是某晴天的上午,张娟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据图回答:

(1)下午打开口袋时,迅速把一支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   较丰富,这是   作用的结果。
(2)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支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作用的结果。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的(“导管”或“筛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9分)小明与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请帮他们解决。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首先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实验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
(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下数小时。
(4)用清水漂洗经酒精脱色后的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酒,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了
(5)滴加碘酒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遮光/未遮光)部分不变色,(遮光/未遮光)部分将变色。
(6)“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中有淀粉。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D.光合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