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做某实验,所用材料为紫色洋葱鳞茎,试剂是30%蔗糖溶液,结果看到下图两个细胞,请回答:
(1)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图B处于 状态;⑦处溶液叫 ;⑧处溶液是 。
(2)图B细胞中的原生质层是标号 ,图A细胞外蔗糖溶液的浓度比“①”处溶液浓度 。
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病毒传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技术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愈伤组织
芽、根
植株
请回答:
(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时,一般选取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
(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2~5 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
(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
。
为了探究6BA 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
BA 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 编号 |
浓度/mg·L-1 |
m/% |
n/个 |
|
6BA |
IAA |
|||
1 |
0.5 |
0 |
76.7 |
3.1 |
2 |
0.1 |
77.4 |
6.1 |
|
3 |
0.2 |
66.7 |
5.3 |
|
4 |
0.5 |
60.0 |
5.0 |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和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填“6BA”或“IAA”)。
如图为枸杞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选料→?→粉碎→灭菌→接种→发酵→过滤→果酒
(1)流程中?处的内容应为。
(2)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理由:
。
(3)果酒制作离不开酵母菌,与醋酸菌相比,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目的是
。
(5)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其中a、b、c为控制开关,d为过滤膜。请分析回答:
(1)果酒制果醋的反应式为。
(2)该发酵装置的一个缺点是。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
(3)若要从生产的果醋中分离纯化出所用的微生物,则具体方法应是:
第一步:配制培养基。该培养基必须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
第二步:灭菌。对培养基用方法进行灭菌。
第三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和。
第四步:培养。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时是否需要提供氧气?。一般用的方法进行培养,这样可以防止。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4)如果将该装置改为果酒的发酵装置,在利用酵母菌制作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在制作果酒过程中,B装置内的pH变化趋势为。
(5)在工厂化生产果酒时,为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