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二)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度已失期 (2)上使外将兵 (3)楚人怜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提出起义的具体策略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从选文中可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3)惧其不已也已:
(4)无陇断焉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1)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2)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3)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4)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题。 (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① 年且九十()② 寒暑易节()
③ 杂然相许( )④ 甚矣,汝之不惠( )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 面山而居 。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景陈其利害,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①,破砥绩②,直截沟涧,防遏冲要③,疏决壅积④,无复溃漏之患。景虽俭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
【注】①阜:土山。②砥绩:水中沙石。③防遏冲要:在要害处筑起堤坝。④壅积:阻塞积聚。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相度不得其情情:(2)必得躬历山川躬:
(3)景陈其利害陈:(4)然犹以百亿计计: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非咨询/不穷其致 | B.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C.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 D.无复/溃漏之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
做法 |
人物形象 |
海瑞 |
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
B. |
王景 |
A. |
勤政、俭省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10分).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罢:( ) (2)从:( )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分)
山谷草法从“近
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徧()
③神弗福也()④望其旗靡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③段通过“既克,公问其故”来印证文章第①段中的“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联系全文内容,概述鲁国取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