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阡陌交通(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无论魏晋(   )    ④处处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2分)
(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张元之 ( 责备 ) B.速医治之 ( 邀请 )
C.一牛,老且跛 ( 留下 ) D.之使出 ( 牵,拉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今人所弃而死不足外人道也
B.若见不收养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C.将鬻屠肆欲有求我也
D.杖击牛曰愿陛下托臣讨贼兴复之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共有的思想意义。(4分)

阅读下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王加惠,以大小,甚善交换
B.而君寡人者,轻寡人与违背
C.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平民
D.秦王色,长跪而谢之阻挠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徒有先生也杀之应陈涉
B.士必怒为佣耕
C.专诸刺王僚也,慧星袭月犹鱼有水也
D.陵君许寡人真无马邪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睢能不辱使命的原因是他以维护国土为出发点,有胆有谋地同秦王进行了争锋相对、毫不妥协的斗争。
B.唐雎先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然后“挺剑而起”欲以死相拼,表现了不易地的严正立场。
C.文章将唐雎同秦王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用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他敢于斗争的精神。
D.文章将唐雎与秦王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②夫子:晏子。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⑤弼:纠正。
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宫妇左右莫不王(2)时时而
(3)高缭之夫子三年(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
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木兰当
B.然终不山空人静徐公不君之美也
C.时风铎隔簋竹,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道不通,已失期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共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 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阿:古地名。②鄄(juan):古地名③饰诈:掩饰,欺诈。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寡人之耳者_____(2)年之后______(3)言日至_____ (4)田野不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甲、乙两文,分条概括出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