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幼时记趣
⑴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⑶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⑷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①明: ②强:
③壑: ④盖: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文中围绕“记趣”这一中心描绘了四幅图画,请简要概括。
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4小题,16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下列各组划线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国恒亡国险而民附 |
B.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 |
C.生于忧患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D.曾益其所不能惧其不已也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从个人说起,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观点后,转到治国上,最后推出论点。 |
B.第二段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
C.就国家而言,“死于安乐”中“安乐”指的是“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
D.本文语言气势磅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饿其体肤。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
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
⑴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⑵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⑶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⑷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4小题,12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世隶耕隶,属于。 | B.泯然众人矣泯,消失。 |
C.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客人。 | D.贤于材人远矣材人,有才能的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的“伤”字是什么意思?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词。
(1)一狼洞其中。(《狼》)(2)满坐寂然。(《口技》)
(3)愿为市鞍马(《木兰诗》)(4)地维绝。(共工怒触不周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4小题,12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水尤清洌 / 以其境过清 |
B.心乐之 / 似与游者相乐 |
C.其岸势犬牙差互 / 其一犬坐于前 |
D.隶而从者 / 名之者谁?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文章前面写道“心乐之”,后面又写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如何理解作者的快乐和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