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若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遗以货,遣归。
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下列句中的“以”与“得粟以自给”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祭以尉首 |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D.策之不以其道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
|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
| C.范景淳死后,李疑把装有金银的包裹封起来寄送给景淳家。 |
|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疑许诺,延就坐 延: ②人理宜尔 宜:
③臭秽不可近 近: ④清士乃见 见: 翻译下列句子。
(1)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2)君若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
(4题,9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乙)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④,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①以翡翠。郑人买其椟③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②珠也。
(《韩非子》)
[注释] ①缉:装饰边沿。②鬻:卖。 ③椟:木匣 ④柜:小盒子、解释划线的词语。
(1)郑人有欲买履者()(2)乃曰()
(3)为木兰之柜()(4)缉以翡翠()、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2分)
| A.而置之其坐 | B.而忘操之 |
| C.反归取之 | D.为木兰之柜 |
、翻译句子。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你从乙段的寓言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童趣》(共4题,7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请解释选文中的划线词语。
(1)余:______________(2)秋毫:______________(3)物外:______________
(4)拟:______________(5)强: ______________(6)怡然 ______________、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蚊虫之多,轰鸣之响的短语是:
、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
、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 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鹞、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2分 )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 选贤与()能 (2) 屋舍俨然()
(3) 故()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①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②,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③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④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①克:胜任。 ②多能:多种本领。 ③妄言:乱说,造谣。 ④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其二子甚愚②艾子谓其父曰
③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 ④若知之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而不通世务”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B.拔山倒树而来 |
|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D.温故而知新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段内容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