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财物耶    博:增加
B.禄优厚      秩:品级
C.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自死      觉:败露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用斜线(/)给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呼!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摽掠其人,倚叠如山倚叠:堆积
B.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逦迤:连绵不断
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磷磷:多而突出的样子
D.戍卒叫,函谷举:举行(起义)

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秦爱纷奢”的一项是
①摽掠其人,倚叠如山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③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④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给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辟。太祖之初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之初陈留如:到、往
B.帝广陵,行中领军幸:皇帝到某地
C.乃以臻为征蜀将军,节督诸军事假:借
D.诚百姓疲劳故也用:因为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应三公辟不知日
B.战于荥阳卒惑不从师。
C.表留臻参丞相军事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D.惧群司将遂越职,至陵迟矣举匏樽相属

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2)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县之大家。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陈说,皆长跪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县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改变
C.时吴氏家师儒延:迎接
D.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市中儿嬉敖 B.皆长跪
客亦知夫水月乎具告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陈说 D.见称如此

及其之既倦皆出于此乎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后面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A.妪,先大母婢也,二世常以身蔽沛公
B.臣具以表,辞不就职于其身也,则师焉
C.无期功强近之亲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彭殇为妄作若望仆不相

在这两段文字中,作者写到亡妻的哪三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雪竹轩记
[明]归有光
冯山人为予言:“吾甚爱雪竹,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 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江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白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岁而不答也旷:时日多、久
B.因以吾轩名:命名、取名
C.吾近筑盘龙卜:预料、估计
D.且使之楣间揭:标示、展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冯山人予言不足外人道也
B.还示予《纪游诗》一编吾尝终日思矣
C.吾今老此君幸赵王
D.书之以告别人之力而敝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冯山人多年来虽以不同方式请求却未果。
B.冯山人喜爱雪竹,年轻时喜欢写诗;远游匡庐、武夷归来后,在作者所买之田不远处建屋;晚年眼睛有疾。
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性格逐渐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
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淡雅疏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⑵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