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输子之意/略无慕艳意 |
B.吾知所以距子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者也 |
C.舍其锦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D.虽杀臣,不能绝也/群响毕绝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用原文填空。
本文用公输班的“□□”,墨子的“□□”表现了模拟战斗的激烈。用一个字“□”点明了公输班已经技穷。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危急;从“行十日十夜”中可以看出时间非常紧迫,也表现了墨子不辞辛劳的精神。 |
B.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十金”,其真正的意图是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 |
C.墨子最终能说服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原因在于:墨子锋利巧妙的言辞;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 |
D.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深入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子非攻(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秭、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③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陟罚臧否臧否:
(2)虽仇必赏虽: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
B.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
D.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乙】文的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13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
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
C.忽啼求之 | D.余闻之也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⑵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古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期日中 ② 已去③ 下车引之 ④友人惭与“相委而去”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 B.学而时习之 | C.不义而富且贵 | D.切问而近思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元方入门不顾。友人的言行遭到元方批评,由此可知,做人要。
【古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③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⑤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⑥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⑦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舍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 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⑤蔽塞:遮盖。⑥属: 撰著,撰写。⑦悉:全,都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益慕圣贤之道 (2)或遇其叱咄
(3) 俟其欣悦(4)父母恐其成疾下面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禁之不能止父母寝睡之后 |
B.为家人所觉不足为外人道也 |
C.常密于灰中藏火骈死于槽枥之间 |
D.以才名拜太学学士以衣被蔽塞窗户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你再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2分)
【古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①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山松:即袁山松,东晋文学家。②临惧相戒: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戒,告诫,劝人注意。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
(3)至峡口百许里( ) (4)泠泠不绝( )与“以临惧相戒”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B.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D.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翻译、断句。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甲][乙]两文结尾都有引用,请分别简析引用的表达作用。
[甲]文结尾引用的作用:;
[乙]文结尾引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