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1800年—1899年)的三次灾难性战争
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
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的侵略者分别是谁?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对外交往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展示一:50年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1)材料一中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什么样的国际关系准则?(2)材料二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
展示二:70年代外交突破篇
材料三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3)材料二所描绘的历史瞬间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4)70年代中国外交梅开三度,除材料二所举事例外,请再举2例加以应证。
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分,注:完全写对得满分,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材料四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
(6)材料四中“天才的创见”指什么?请写出澳门回归的具体时间(1分,注:具体到年、月、日)
材料五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加积极更加活跃的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7)从90年代开始,我国参加了那些国际组织?(举一例)
(8)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积极发展外交事业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是一成不变的主题。某中学初二学生开展了以“古今中外民主法治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共16分)
步骤一探究古代国外政治建设
(1)下图一法典出自哪个国家?此法典是用哪种文字书写的?说说该法典的历史地位。
(2)图二 人物统治城邦是哪里?他统治期间该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他的民主统治有怎样的影响有何历史局限性?
步骤二 反思我国政治建设。
(3)请写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4)下图是为庆祝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而发行的特种邮票。 请写出它的发行时间。
(5)肖敏的爷爷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国穷家贫,从未进过学校学习。出生于1973年与1999年的父亲与肖敏都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得感谢我国哪部法律文件的颁布。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请列举2部。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请写出该体系的核心。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国土、1/10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二
材料三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所在地的纪念碑前。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他之前已经明确表示允许内阁成员参拜。安倍与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起相关国家强烈反对。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纷纷强烈抨击和严厉谴责。
材料四二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条约的名称,从材料可以看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活动是为了庆祝诺曼底登陆70周年。诺曼底登陆对二战胜利有何重要意义?据此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韩、朝等亚洲国家为什么强烈谴责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三中,面对侵略罪行,德国与日本的态度有何不同?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1分)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促进本国迅速发展,抓不住就会落后挨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英)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
材料三
材料四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方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这种打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又采取了怎样措施来迎接这一机遇?
(4)材料四中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中国应如何应对,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民主、法治一直是人们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是对古代哪个国家民主制的叙述? 由材料概括该国民主制的特点。(2分)
(2)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评价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战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打开闸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