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2)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3)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处(P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 的_______像。(4)在(3)中移动光屏成清晰的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的位置,此时光屏应放在 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张华和同学到游子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拾到一些不规则小石块,他们很想知道这种小石块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们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种小石块的密度。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体积是cm3, 由图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g,小石块的密度ρ=kg/m3。
(3)小敏的石块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他利用烧杯和天平按图所示方法也测出了石块的体积。操作如下: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 B.取出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79g。 | D.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cm3。 |
(4)从图B到图C的操作引起的石块密度的测量跟实际值相比会偏(选填“大”或“小”),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小明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弹簧下端分别挂不同个数的钩码(质量相等),使弹簧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同时在刻度尺上读出每次弹簧下端指针的位置,将数据记录于下表。
所受拉力F/N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指针位置x/cm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5.8 |
5. 8 |
弹簧的伸长x1/cm |
0 |
0.5 |
1 |
1.5 |
2 |
3 |
3.3 |
3.3 |
将表格中数据补充完整。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3) 用题目中的弹簧制成弹簧测力计,其量程是N 。
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断重力方向”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1)第一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
物体质量m(kg) |
重力G(N) |
比值(G/m)(N/kg) |
物体1 |
0.1 |
0.98 |
9.8 |
物体2 |
0.2 |
1.96 |
9.8 |
物体3 |
0.3 |
2.94 |
9.8 |
①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②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2)、该组同学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操作如下。
①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变化/不变);剪断悬线OA,小球(竖直/垂直)下落。
②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
(3)第二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被测物体 |
形状 |
重力 |
橡皮泥 |
正方体 |
4.8N |
球形 |
42N |
|
三角锥形 |
3.6N |
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二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形成这一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
如图所示为几种常见仪器的使用过程,指出其中的使用不当之处:
甲:。
乙:。
丙:。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分组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 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下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丁同学正确使用电流表,请写出他测量电流的大小.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甲的问题: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在接线时____;
(2)乙的问题:电流表所选的量程_____;
(3)丙的问题:_____________;
(4)丁在某次实验时,测量的电流表示数为:____.
(5)小王同学在用电流表测电流和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两只灯泡均发光,两电表均有示数.一段时间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增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断路 | B.灯L2短路 |
C.灯L1短路 | D.灯L1、L2都断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