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所示仪器的名称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表达式为           
小明同学打算从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残渣中只有MnO2不溶于水)的方法是溶解、    、洗涤并干燥。
(3)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C装置的原因是                  
(4)小雯发现在加热硬水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难溶性的固体。提出猜想: 难溶性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向这种难溶性的固体中滴入稀盐酸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则这种固体可能是碳酸钙;若这种固体是碳酸钙,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5)如图是小雯用这种固体制取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组合装置,根据装置解答下列问题:

①方框中的发生装置应选择本题上右图中           (选填:A、B)装置;
②在装置D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  __,其相关的反应表达式为:        
③装置E通常用于实验室检验CO2气体,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装置F中可观察到奇妙的现象,从而说明CO2可用于: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⑤实验室要制取NO2气体做微粒运动的演示实验。NO2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2和NO都有毒,易污染环境。

Ⅰ.收集NO2可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 NO2应从端__  __(填“a”或“b”)通入。
Ⅱ.实验室通常在收集装置后还连接一套图2所示的装置,你认为这套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Ⅲ.如图3,做微粒运动演示实验时,为缩短演示时间,NO2最好盛放在  (填“上”或“下”)面的集气瓶中,另一瓶放空气。抽去玻璃片可看到: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小明的化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做出猜想】根据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该液体只能是
过氧化氢溶液、碳酸、稀硫酸和蒸馏水中的一种。
【讨论交流】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
(1)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
(2)不可能是碳酸,理由是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实验验证】
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粉末

没有气泡产生。

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二: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


该液体是稀硫酸。


【反思交流】
(1)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2)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步骤一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设计实验并继续探究: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2)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是


拓展与应用:确定该溶液还可以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要求类别不同)。
钢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材料。
(3)工业炼铁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

(4)在工业冶炼中要得到224t,理论上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

验证某混合气体含有CO和H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2杂质。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观察到C中黑色氧化铜变,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混合气体含有H2,他改进实验后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H2。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改进方法和现象。从环境保护角度,该实验中最后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
(3)丙同学对A装置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验证,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Na2CO3
Ⅱ.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NaOH


若将Ⅱ中加入的溶液换成(写化学式),也可得出Ⅱ中相同的结论。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下图四个化学实验,回答问题:(提示: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

(1)描述实验a中的实验现象
(2)要证明Cu、Zn、Ag的活动性顺序,必须要做的实验是(填实验序号)。
(3)在c实验后的剩余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可能有的溶质是,为了确定可能有的溶质,可加入(填选项序号)
Ⅰ.氯化钡溶液Ⅱ.氢氧化铜Ⅲ.氢氧化钠溶液Ⅳ.锌粒
(4)为了测定d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4次加入该稀硫酸,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25
16.75
第2次
25
13.5
第3次
25
m
第4次
25
12.0


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Ⅱ.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请你参与实验室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的研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只洁净的
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
溶液B,请回答以下问题。
【查阅资料】NaOH 、Ca(OH)2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NaOH的溶解度(g/100g水)
42
109
129
174
314
347
Ca(OH)2的溶解度(g/100g水)
0.18
0.16
0.14
0. 12
0.09
0.07


(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是:CaCO3 乙同学认为是:CaCO3,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Ca(OH)2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探究】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甲、乙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
正确
乙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加水,充分振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自己的猜想
正确


【反思与评价】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
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因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认为是:NaOH、Na2CO3
丁同学认为是:NaOH、Ca(OH)2
戊同学认为是:NaOH
【表达与交流】
①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②同学们欲将溶液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③同学们立即变换方案,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比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④取少量制取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