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量
(万吨)
棉花总产量
(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
上缴农业税
(亿元)
粮食
棉花
1950
13213
69.2
16.7
55.9
19.1
1951
14369
103.1
8.7
49
21.69
1952
16390
130.4
14.1
26.5
27.03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
(3)材料三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季直(注:张謇1853~1926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1929年)
材料二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史》:“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应了那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张謇的地位和作用。
(2)评价材料二中费正清的观点。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连。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 三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清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综上探究,你认为法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1图2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江、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讲话破解了哪两个束缚人们思想的认识问题?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年的“南方谈话”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1)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右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
(2)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
材料二: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