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之前,主张维新的人,发表各自意见。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依据这些资料,下列叙述何者最为适宜?
| A.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 |
| B.认同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 |
| C.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 |
| D.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 |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
| C.制度法令的统一 |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主父偃曾上书汉武帝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分别是()
| A.郡县制、设置中朝 | B.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
| C.郡国并行制、“封异姓王” | D.郡县制、设刺史 |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 B.实行册封制度 |
| C.实行三省六部制 | D.设置理藩院 |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
|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
1964年1月,毛泽东与外国友人爱泼斯坦谈论国际形势时说:“帝国主义是实用主义,……现在他们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只有手榴弹,没有原子弹。”这说明
| A.只要有了原子弹,就能与帝国主义平起平坐 |
| B.中国此时才开始意识到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 |
| C.国防现代化的程度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 |
| D.毛泽东此时对国际形势作出了错误估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