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日俄战争 | D.抗日战争 |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
B.法国人民艰难曲折的斗争 |
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
D.法国君主制的传统十分浓厚 |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怀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
C.宗教改革时期的改革家 | D.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
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于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与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 )
A.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 | B.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 |
C.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 | D.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 |
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到:“苏格拉底发展了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 |
B.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 |
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 |
D.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C.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的理念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