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
③炭黑与稀硫酸不反应
【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CuO,也可能是CuO和            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军军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微热
铜片表面黑色固体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      色。
此黑色固体是Cu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设计实验除去氧化铜
(1)军军说,我设计的上述实验方案,也可用于除去CuO。
(2)亮亮说,我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除去Cu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你认为           (填 “军军”或“亮亮”)方案
更好,理由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图1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并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2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1)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电烙铁下面贴片的凹槽内。
(2)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3)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钟罩内含有,产生白烟的文字表达式是
【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
【交流与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的观点是(填“能”或“否”),理由是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白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红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l/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l/5。
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

该兴趣小组还就“H2O2生成O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 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 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

方框中为他们收集氧气的装置,此实验中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实验记录】如图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两个实验来分别验证
【拓展】H2O2生成O2 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另一种影响H2O2 生成O2 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实验方案】

如下图是李明同学设计的实验:

【实验目的】该实验是为了探究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
【实验步骤】步骤一:向A中试管①滴加2mL蒸馏水,试管②中滴加2mL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为
步骤二:向C、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步骤三:在B、E试管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并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1)由A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步骤三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

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从环保或操作角度分析)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①该气体是CO②该气体是O2
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更合理(填“①”或“②”)。理由是是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计算】78克过氧化钠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列式计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